目 录一、工程概况二、编制依据三、一般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四、安全施工专项措施五、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六、安全管理措施一、工程概况:本标段区域位于铜仁城市主干道流留寨至大兴段( K19+160.000~K23+171.203),起点自塔冲接铜仁至大兴城市道路塔冲至流留寨段的终点塔冲(K19+160)处,经新龙寨、新场坳、终点于大兴镇荣昌中学北侧的变电站处平交与机场路,总长 4.011203 公里。路线走向大致为南北向。本工区在 K21+160~K23+171.203 段,地形上主要呈现狭长条形山脉与丘陵相间的“平行岭谷”景观。该段区域地形相对铜仁市区域而言地形相对平缓,高差一般在 20~50m 左右。本区地貌单元地层比较简单,仅有海相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与陆相第四系坡残积。1、地层岩性(1)、第四系 残坡积(Q4el+dl):分布广泛,约占线路的 3/4,为全新世堆积物。以褐黄色及褐红色红粘土为主,可塑至硬塑,局部含少量碎石,液限 50-83%,厚 0-11m。基岩分布区红粘土较薄,一般小于 2m;河谷与缓坡较厚,多在 4m 以上。山坡地带的红粘土,以表层最硬,以硬塑为主,一部分往下有变软趋势而成为可塑。(2)、寒武系本区仅有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仅出露中上部。中部为浅灰色间有少量灰色中厚层夹厚层白云岩,或为薄层夹中厚层白云岩。上部为灰白色夹少量灰色白云岩。细粒结晶,部分隐晶,局部见鲕粒结构,普遍有白云石细脉及团块,局部含硅质团块。岩石易碎裂。娄山关群白云岩厚度较大,逾 1000m,本区因断层切割出露不全。2、地质构造本区区域性地质构造为扬子准地台东部边缘,靠近与华南褶皱带的过渡区。二级构造为黔北台隆,小区构造为北东向铜仁断裂向斜。本路段居铜仁向斜东北翼,地层总体向北西倾斜,倾角多在 10-25°之间。小褶曲较多,断层多,节理发育。3、地震烈度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 0.05g,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为 0.35S,地震烈度小于 6 度。4、地下水类型及赋存特征 本路段地下水仅有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与基岩溶蚀裂隙水两类。(1)、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 本区第四系土层以红粘土分布最广,此类土近地表部分比较松散,孔隙较多,在其分布较厚地带雨季和暴雨后可形成短时性和季节性泉水,但水量甚小。土层较薄地段,所接收的降水均向下渗入基岩成为基岩溶蚀裂隙水的补给源。(2)、基岩溶蚀裂隙水本区基岩比较单一,全为可溶性白云岩,节理发育,一部分节理溶蚀后成为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