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市中小学骨干校长华师大高级研修班培训心得 2016 年 10 月 29 日至 11 月 2 日,我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组织的“全球视野下的校长专业发展——XX 市中小学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活动,参观了 XX 省 6 所中小学,听了 8 个专题讲座,受益匪浅,所有学校和专家讲座基本涵盖以下三个特征: 一、注重学校课程体系建设 在学校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导向,办学目标决定了我们要把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学校,而培养目标决定了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怎样的人。课程改革要根据人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发展的思想构建学校的课程体系,要根据学校的定位与发展目标,把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有机结合,学科课程与非学科课程深度融合,实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有机整合,把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首要地位。 我们要积极开发适合学校和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发展是目标,教师是关键,学校需要有特长老师。要善于挖掘整合学校周边的积极课程资源,如我们烟台国际机场、费东民俗博物馆、银行等,科研引领是方法,坚持是策略,在坚持中不断完善更新课程资源体系,促进教师专业理解,帮助教师专业成长,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学生、教师、学校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校也随之创出了特色。 二、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合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它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就是育人,育人就要关注“核心素养”。任何学校的教育实践都是以“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教育价值观为目标,我们要关注学生毕业后是否具有持续发展所具备的品格和能力,所以,课上我们在落实知识与技能的第 1 页 共 13 页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了吗。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与了吗。科学人文素养得到发展了吗。 以核心素养为课程开发主轴,实现同一学科不同内容、不同课型的重构与整合,固定班制与走班制结合,个性化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结合,更加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努力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 我们上学时代,教材是我们的世界,而处于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世界是学生的教材,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讲学生练为主,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课前预习传统的方法,学生看课本或学案,自主学习难,教师难监控。现在数字环境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