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依法治国心得体会范文 自党的十八大确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以来,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八届四中全会亦首次将依法治国作为全会专题进行讨论,足见中国共产党对法治治理方式的重视。作为代表统治阶级掌管国家政权和组建政府的执政党,讲政治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即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观点、严格的政治纪律、敏锐的政治鉴别性和政治性等,以保障执政党政权的稳固性。 有人提出,依法治国会不会影响党的领导。是不是意味着以后不用再讲政治。法治与政治到底居于何种关系。执政党该如何处理讲法治与讲政治的关系。等等。这一系列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源,从而明晰执政党的行动方向。 根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法治与政治作为上层建筑的两个方面,并非具有关系的唯一性,二者关系错综复杂。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如下两种观点:一是法治远离政治;二是法治高于政治。第一种观点认为法治与政治是天生的敌人,讲政治必须剔除法治,否则便会阻隔政治发展进程;与之相应,其也认为当下中国将政治放在第一位,法治放在末位。暂且不论其正确与否,仅就观点本身而言,其存在泛政治化的倾向,刻板地认为法治与政治有冲突性,法治本身是反政治的,法治设定的规则限定了政治发展的空间。第二种观点则更倾向于西方政治发展历程,认为政治是构建于法治基石之上的,法治是社会发展的唯一要素;政治始终无法拨开法治的藩篱,离开了法治,无异于沙地造屋,缺乏根基。 对此,单论法治与政治,二者关系并非唯一,因为其同属于一个层面的两个方面;但如果从执政党执政的角度来说,二者应该具有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关系,尤其是法治对政治。根据孙中山先生对政治的定义:政者,众人之事;治者,管理。所谓政治,亦即管理众人之事。加之法治依据法律治理的界定,法治应该是执政党管理众人之事的手段或方式,是执政党执政、讲政治的主要促进力。可见,我们既不能简单地将法治与政治对立或包融,也不能将讲法治与讲政治等同或对立,更不能将第 1 页 共 3 页其二者分离开来。执政党讲政治要求讲法治,且要求最大限度地讲法治;相反,执政党讲法治则是最大限度地讲政治。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首先,法治为众人之志,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法作为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严格按照特定程序产生的,具有本身的科学性与公正性;其所确定的规则能够给执政党提供科学、正当的行动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