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智能交通通信网络”技术实现与应用的构想王海舟从 2009 年的斯德格尔摩世界智能交通大会,欧盟所展示的 CVIS 系统、日本的Smartway 系统、美国的 IntelliDriveSM系统,到去年韩国釜山世界智能交通大会“无处不在、透明、可信赖”的主题,无不体现了世界智能交通发展的方向,也展示了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日趋重要的作用。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通信的重要性,但以车辆传感与车辆检测为出发点,通常仅仅把通信技术当作是实现智能交通的一个重要环节或一项关键技术,从而使我们依据长期实际工作经验,容易得出这样的论断:智能交通发展所受到的阻碍和难题,都不是技术问题。而如果我们完全从通信技术以及从通信服务的视角来重新分析智能交通,可以发现一个截然不同的结论:恰恰是因为没有一个适用于智能交通无线通信技术,没有一个普适性普惠性的交通通信网络技术,才造成了当前职能部门以及企业之间的技术方案,在实现方向上无法达成一致。更何况,DSRC 和 RFID 技术在路网覆盖规模与该技术所引起的环境射频辐射之间存在无法解决的矛盾;而个人移动通信网络从主观、客观以及技术三个方面均无法支持未来智能交通通信的需求,这也是即便在互联网、3G 通信网最为成熟的日本、韩国,近几年的智能交通也是在向“路-车”“车-车”通信方面发展的原因;这也是欧盟CVIS 系统、日本 SmartWay 系统、美国 IntelliDriveSM系统没有一个是依靠个人移动通信网络的原因。 本人以“简单实现一个完整的、独立的、面向未来发展和服务的交通通信网络”为思想主线,所完成的《全智能交通通信网络》方案,引起了业界的兴趣,这也激发本人进一步对当前无线通信技术中若干关键技术进行调整,并尝试论证和打造一个“适用于交通通信的、具有普适性、普惠性”的无线通信新技术,以此表达这样一个观点:“通信”,是未来智能交通的基础和根本。一、适用于交通通信的无线技术1、 CDMA/TDMA 无线接口架构我们知道,个人移动通信技术,其技术源本是要解决人们的语音通信的需求。而由于语音业务的即时性和连续性的要求,因此,无论是 CDMA 技术还是 GSM 技术,一个无线通信小区的通信资源,最大仅能同时为几十个用户服务。但在交通无线通信中,为了满足行人与车辆的实时安全的需要,为了满足交通管理以获取实时的交通信息采集的需要,为了满足实时的出行诱导服务的需要;交通通信网络必须在交通安全的前提下,且只须在交通安全的前提下,保持每一个车载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