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郑培民事迹有感 实实在在做事认认真真做人 学习了郑培民同志的光辉事迹后,心潮激荡,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一名中共党员,郑培民用自己 59 岁的生命,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和平年代的英雄赞歌。 郑培民是个平凡的人,他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儿女情长;郑培民是个伟大的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永远是他做人的宗旨。当从条件较好的湘南调到贫困落后的湘西时,他第一想到的是如何开展工作,如何带领百姓致富。他深入深山苗寨,了解为什么湘 XX 县区百年来几乎与世隔绝。他从没考虑过自己的得失、个人的利益。郑培民对普通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当他跋山涉水,亲自走遍了二百多个乡镇,亲自体验到百姓生活的艰辛时,当他听到办公会上某些干部不负责任地谈论甚至讥笑山区的农民时,他流泪了,他对下属说:“向上数三代,我们哪位不是农民出身。我们应该这样谈论我们的父辈吗。我能够来到湘西,能够亲身体验到这里人民的困苦,这是我以前坐在办公室里感受不到的,是我郑培民三生有幸(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把党赋予他的权力看作是人民群众对他的信任,“官不是上级领导给你的,而是老百姓给你的;做官不是做给上面看的,要实实在在给老百姓做事”。为了解火龙坪贫困落后的原因,他吃住在农家,与村干部彻夜谈心;为了给边远山区筹集资金修公路,他磨破了脚、磨破了嘴;为给父亲入狱、母亲离家的 6 岁孩子找个好归宿,他费尽心思,事事亲为,就像爷爷对待亲孙女一样,开导安慰,悉心照顾;为能够留住一心想调往广东给患病老伴改善生活环境的农业老专家,他亲自登门,并求医问药,最终感动了老人……农业老专家动情地对郑培民说:“郑书记,你是一个好书记,我佩服你。但中国这么大,凭你一个人的力量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的。”郑培民却说:“我们中国这么大,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的事,就没有什么事是办不了的。”当得知被提升为省委副书记时,郑培民首先想到的还是工作,还是百姓,“工作还没干好,百姓还没过上好日子,我第 1 页 共 2 页走得太早了啊。”郑培民赢得了人民的信任,赢得了下属的尊敬,他用实际行动带动了身边的人。 当郑培民离开贫穷的深山苗寨时,全村老少一齐为他送行,郑培民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听说湘西的腊肉很好吃,等我再来的时候一定要尝尝。”路修好了,山区百姓的好日子终于来到了,郑培民却没能实现他的诺言,最终积劳成疾,离开了他热爱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