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 参加《运动生理学》培训学习心得 参加《运动生理学》培训学习心得 赵进杰河北工程大学公共体育部 2012 年 2 月,我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网络教育培训活动,对《运动生理学》这门课程进行了深入的学习。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的一门应用分支学科,它是从使用运动生理的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基础理论的应用学科。作为高等学校的一名公共体育课教师,我把学习重点放在了如何运用生理学的基本知识来指导我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及如何运用知识点来为学生解答一些运动中常见的生理现象等方面。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每一部分的生理活动意义有所了解,而并不是单纯的为了修学分而上体育课。 一、准备活动---动员过程。 这一阶段主要是使学生在经过各项身体练习之后,能够充分调动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快大脑反应速度;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水平,增加肺通气量及心输出量,促进心肌和骨骼肌的毛细血管网扩张,使工作肌能获得更多的氧;使体温升高,从而降低肌肉的粘滞性,增加氧的供应,增加体内酶的活性,提高物质代谢水平,预防运动损伤;增加皮肤的血流量,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比赛时体温过高。准备活动使人体所产生的一些列的生理学变化有效地防止了运动损伤和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教学活动----学习过程。 (一)科学解释“极点现象”。 在体育课中,由于在运动开始阶段,学生身体尚未进入工作状态,常会出现“极点”现象。这种“极点”现象的产生,就是由于学生身体内脏器官的活动跟不上肌肉活动的需要,供氧不足,使乳酸类物质堆积在血液里,引起呼吸、循环系统机能暂时失调。因此,“极点”出现时,学生身体反应的强弱、时间的长短、感觉难受的程度,除因准备活动是否充分的影响外,还与学生的体育基础与训练水平有关。一般来说,课的教第 1 页 共 3 页材难度越大、强度越大,学生身体的适应过程所需的时间越长,反之则短;学生体育基础越好,身体素质水平越高,上体育课时,身体进人工作状态的时间也越短。 (二)充分掌握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1.泛化阶段:大脑皮质中兴奋与抑制过程都是呈现扩散状态,学习动作不稳定,应着重使学生建立初步的动作概念,粗略掌握动作; 2.分化阶段。大脑皮质运动中枢的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渐集中,兴奋与抑制在运动中枢内的转化也逐渐及时和准确。通过学生不断的练习,动作比较协调,基本上掌握了完整的动作技术。 3.巩固提高阶段。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