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习《丰田模式》的几点体会 2015 年 12 月 15 日,收到公司发放的《丰田模式》一书,出自于内心对丰田汽车质量的高度认同,心中难免有点小激动,也比较认真拜读了一遍。作者杰弗瑞·莱克教授对丰田的研究已逾 20 载,遍访丰田工厂,才写下了这篇巨作,由于个人的知识面及理解能力十分有限,短时间难以消化,写下支言片语肤浅地谈以下几点体会。 丰田始于 1926 年丰田佐吉创立的丰田自动织布机厂,经过90 年的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汽车业的翘楚,缔造了一个令世人称奇的商业神话。而丰田模式是数代丰田人共同谱写并根织于丰田人的基因里。学习丰田模式,必须持续不断“干中学”,非一日之功也。丰田模式成功的基础——思维、理念、流程,视“持续改善”和“尊重员工”为丰田精神的两大支柱,说到底是培养、建立精益的学习型企业的文化。 精益化之路是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的,作业流程的卓越性是战略武器。这也是大多数从事精益转型企业把重心放在“流程”上原因。下面浅析建立连续作业流程的几个要素。 1、生产线的建立 正确的流程始于“单件流”(在此我把作业流狭义为产品流),即理想化的生产线上每个工序上只有一件产品在流动。让生产线的产品能够连续流动而又不产生任何积压。生产线每个关、重岗位设置生产停止按钮及异常警报灯,只要该工序有质量问题按下停止按钮(丰田 取名“安灯系统”),整条生产线即停止,警灯闪烁,可以想像这要求解决问题是多少的急迫,即可以让质量问题无法藏匿而得到迅速解决。这是生产线的建设原则,也是丰田模式的重要原则——建立立即暂停以解决问题、从一开始就重视质量控制的文化。 生产线的内检制,即生产线关、重位置应设计自动检测设备,这是生产线连续流的重要手段,没有节拍一致的自检系统,生产不是成功的。 2、拉动式生产 第 1 页 共 4 页 拉动式生产方式的精髓是我后工序需要前工序产品才能补充,在整个作业来看,客户需求 1 件,我们就补充 1 件。而传统的生产方式是推动式生产,通常是工序越靠前,存货积压越多,而且每工序都有大量存货堆积在现场或其它角落(现在我们还有许多自制弹簧未用完,这是多么可怕的事)。试想这种生产方式下,某工序出问题,可能就是批量问题,即使自检发现不是批量问题,报废数量也不是小数,除非每件产品生产出来立即检测(即全检)。再者,出了问题也不可怕,还有大量在制品可用呢,一拖再拖,形成了惰性文化。在丰田模式中根本不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