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生物重要性排序方法进行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往往需要对大量的有害生物依据检疫重要性进行排序,这也是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中的重要一环。影响有害生物的检疫重要性的因素又很多,评价方法各异。在国际上广泛使用PRA这一新名词之前,中国在制定植物检疫法规中一直以对有害生物的检疫重要性评价和适生性分析为基础。代表工作就是从1981年开始,原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的研究人员,开展了“危险性病虫杂草的检疫重要性评价”研究。对引进植物及植物产品可能传带的昆虫、真菌、细菌、线虫、病毒、杂草 6 类有害生物进行检疫重要性程度的评价研究,根据不同类群的有害生物特点,按照为害程度、受害作物的经济重要性、中国有无分布、传播和扩散的可能性和防治难易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研究制定了评价指标和分级办法,以分值大小排列出各类有害生物在检疫中的重要性程度和位次,提出检疫对策。该研究对170种植物病毒、122种细菌、102种真菌、935种线虫、约500种昆虫以及6属22种杂草进行了评价。表1列出的是1981年对危险性病毒进行重要性排序的方法。表2是根据此方法评价的结果。1983年按照以下标准评价,提出“一类”真菌12种,限制进口作物17种;“二类”真菌52种,受检作物46种;“三类”真菌38种,受检作物36种。1984年对线虫75属,935种依据侵害寄主植物的经济价值,有关寄生植物的范围,国外国内分布,生活习性和危害情况划分为6类:一类7种,13-14分,毁灭性植物寄生线虫,国内无分布,应当禁止从疫区进口植物种苗及带有土壤的任何植物材料,特殊须审批。二类13种,12-13分,危险性植物寄生线虫,国内无分布或仅在少数地方发现,还未在大面积农田蔓延成灾,限制进口。三类37种,10-12分,严重性植物寄生线虫,国内无分布或局部分布,为口岸内部掌握不对外公布的外检线虫参考名单。四类23种,8-10分,威胁性植物寄生线虫,大面积防治重点或内检对象,划定疫区或保护区的范围,禁止或限制调运。五类165种,4-7分,次要植物寄生线虫,植物检疫不予考虑。六类690种,0-3分,无经济效益和应用价值的线虫,植物检疫和植物保护无重要性。原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害虫研究室1984年划分出:依据寄主在国民经济重点地位的重要性1-3分;害虫为害程度及为害方式1-3分;随种子、苗木、果实、粮食等农产品或包装材料,运输工具等人为传播的可能性大小1-2分;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