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装设计必修课》读后感 原创:周文斌 昨天看完了新到的书《软装设计必修课》,有一些思考和启发: 1 尊重逻辑 高手总是善于找到事物背后的逻辑,比如想要考虑一个空间的地毯用什么颜色、就要观察和其他物品搭配在一起的关系,是不是协调,图案和周围的家具、窗帘挂画有什么联系。如果遵循的是整体统一的逻辑,那选择这个地毯就有了方向。审美没有对错,但有基本的规律,比如对比、统一、变化、等等,可以用这些基本的规律作为具体的指导。 比如挂画的可以考虑和地毯窗帘有一定的关系,产生对话,而不是自嗨。 2 方法比努力重要 比如做一个房子,首先需要分析买这套房子的人出于什么原因,是因为周围的配套、环境、交通还是因为学区等等,如果是因为环境好,那我们可以从外部的环境入手,尽量做的开敞,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欣赏周边的景色。 如果是学区房,我们可以把重心放在如何营造更好的学习空间,孩子的成长环境等等。 3 先模仿再创作 为了把家具的尺寸控制得更加合理,作者拿尺子把戴昆老师的家具都仔细量了一遍,更是去过数十次现场体验。 日本有一个建筑师叫浦一也,他把自己住过的每一个酒店客房都画了下来,甚至剪一点地毯、窗帘的边角料来作为纪念,并编写成了一本书,叫做《旅行从客房开始》,这样的体验和记录的方式让他拥有更多的灵感和创作素材。 遇到不确定的事件,自己做不好先学会模仿。总比自己不懂盲目试错要好得多,起码他人是经过验证的,在模仿中发现第 1 页 共 3 页规律,收集汇总再总结形成自己的经验。 4 学习培养灵感 灵感的来源很丰富,文学作品,比如可以从一段场景的特写中想象出一个空间的特质。 "如冰心的(太太的客厅》中有这样段。"墙上疏疏落落的挂着几个镜框子,大多数的倒都是我们太太自己的画像和照片。无疑的,我们的太太是当时社交界的一朵名花,十六七岁时候尤其嫩艳。相片中就有几张是青春时代的留痕…书架子上立着一个法国雕刻家替我们的太太刻的半身小石像,斜着身子,微侧着头…书架旁边还有我们的太太同她小女儿的一张画像,四只大小的玉臂互相抱着颈项,一样的笑靥,一样的眼神,也会使人想起一幅欧洲名画。此外还有戏装的" 除了文学,还有电影,比如我喜欢的导演韦斯·安德森导演的《布达佩斯大饭店》,电影中的构图和色彩让人印象深刻 许岑在他的精品课里要也讲到做 ppt 的灵感就是不断的看电影,我们普通人是在单纯的看电影,他在看电影的同时是在学习电影的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