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举例谈一谈如何在语文课堂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巴彦中心校 鄂荷花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语文教育的特点,就决定了它是一门最能影响学生情感发展的学科。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语文课中如何使它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水乳交融、和谐统一是许多语文教师颇为困惑的问题。一、找准文本中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积累语言、丰富情感。 语文课程内容自身蕴涵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内涵十分丰富,一个个小小的汉字用它的点横撇捺无声地传达着民族文化,一篇篇经过精心选择的文质兼美的选文更浸润着对人的精神熏陶。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意识到在语言工具性的训练中所蕴涵的人文素养。因此,找准沟通两性的训练点,问题在于教师有没有发现这种训练点的眼睛和功力。 例如在教学《窗前的气球》(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老师如能敏锐地抓住了几个词语,挖掘其中蕴涵的人文色彩,即“一张病床”、“一角天空”、“一扇窗户”,这三个含有“一”字的数量词短语就很容易让人与“孤独”联系起来。三个词语在文本中并没有出现在同一句话中,教学时教师如能巧妙地让它们集中呈现。让学生在感性上认识区别量词,又用这三个量词引导孩子们说话,训练表达能力,在说话的过程中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科里亚生病时的孤单、难受,自然激起关爱之情。情感的教育与感化就融人到“工具性”的语言训练中了。因此,不难看出,“语言文字训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一个结合点。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文本中有丰富内涵的语言,应该是培养这些能力的切入口。《窗前的气球》的这三个短语意象很丰富,透过“一张”、“一角”、“一扇”三个短语,让孩子们仿佛看到科里亚孤零零地躺在病床上,无奈望着天空发呆的情景。在理解关键词的基础上再指导朗读“他觉得真没意思”,孩子们对语言就更加敏感了,情感也更细腻了。 所以说,发现找准文本中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积累语言,丰富情感,能让人文性在语文工具价值的实现过程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其实这也是我们阅读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常用的方法。例如教学《玲玲的画》(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时,如能牢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