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实验、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猜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判断、推理来获取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知识是“互相转化”的辨证思想,养成善于猜测的习惯,在探索合作中感受教学与我的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及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具学具不同型号的圆柱、圆锥实物、容器;沙子、水、杯子;多媒体课件一套。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小红放假去姥姥家玩,正好赶上姥姥家打麦子,黄灿灿的麦子堆在院子里, 小红想知道共多少千克, 可不会计算,大家能帮帮她吗? 生:只要求出麦子的体积就可以了。 师:麦堆是个什么形状?(圆锥体) 生:你会求吗?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答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圆锥的体积。并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设疑激趣,探求新知 师:那么你能想办法求出圆锥的体积吗? (学生猜想求圆锥体积的方法。) 生:老师,我们前面学过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我想圆锥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呢? 师:大家猜一猜圆锥体可能会转化成哪一种图形,你的根据是什么? 小组中大家商量。 生:我们组认为:圆锥体转化成长方体后,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圆锥的底面和高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如果将圆锥转化成圆柱,就更容易进行研究。) 师:既然大家都认为圆锥与圆柱的联系最为密切,请各组先拿出学具袋的圆锥与圆柱,观察比较他们的底与高的大小关系。 1、各小组进行观察讨论。 2、各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做适当的板书。 通过学生的交流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圆柱与圆锥等底不等高;二是圆柱与圆锥等高不等底;三是圆柱与圆锥不等底不等高;四是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 3、师启发谈话:现在我们面前摆了这么多的圆柱和圆锥,我们是否有必要把每一种情况都进行研究?能否找到一种既简便又容易操作且能代表所有圆柱和圆锥关系的一组呢?(小组讨论) 4、小组交流,在此环节着重让学生说出选择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进行探究的理由。 师:我们大家一致认为应该选择等底等高的一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的体积一样,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