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三个”要素林万春一、个人设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教师从自身优势和特点出发,根据时代、社会的要求和所在学校的共同愿景而作出的能够促进教师有计划地可持续发展的预期性、系统性的自我设计和安排;制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还是教师自我实现和人生幸福的需要。学校应该引领教师将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设计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教师作为校本研修文化的主体,在终身学习研修的过程中体会到职业的崇高、人生的幸福,研修提高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空前高涨。二、读书生活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读书,能够改变教师人生匮乏、贫弱、苍白的状态。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作为一项为学生精神“打底”的工程,教育天然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和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只有读书,并且在读书的同时进行实践研究、反思和写作才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并进而促进教师人生发展和生命成长的最好的途径。一个博览群书、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教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三、教学反思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法等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式。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可靠的途径,是所有专家型教师必备的品质。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目前,反思性教学已成为我国教师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反思的内容包括目的、过程、态度、情境等,反思的方法包括札记、案例分析、档案评鉴等。撰写教育日记,把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整理下来,坚持不懈,必有巨大收获。人大附中的吴凌老师,刚当老师的前两年,每天上完课后她都要把课堂上的情况像过电影似的过一遍,然后把对这节课的反思写下来。一节课的亮点反复回味有一种喜悦的成就感,一节课的某些失误反复琢磨能让自己在下次备课时考虑更加全面。记课后记让她在积累经验的同时不断的反思,学会了理性思考,使自己对课堂的把握和设计能力提高了,而教学工作也更像是探索的科学家,不再仅是辛勤的耕耘者。吴凌老师迅速成长为人大附中的一面旗帜,广受学生热评,正视教学反思的习惯,让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