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培训,结合我在平常课堂教学中多次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感受。下面谈谈我对电子白板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的几点认识。 一、充分感知材料、激发学习兴趣、突破了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初中化学概念中关于微观概念如分子、原子等微粒,肉眼看不到,感性材料也很少,学生没有感性认识理解起来很抽象,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一定困难。利用白板能展示很抽象的概念、微观粒子及其运动状态的“实体化”,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分子的性质、原子的结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最外层电子运动规律等来引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的结论,以往都是教师凭空讲解,学生凭空想象来进行教与学,最多是看看几张挂图。而借助白板,可以模拟出动画分子的运动;描绘出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尤其是最外层电子的运动状态;模拟出水通电时,水分子是如何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而氢原子、氧原子又是如何结合形成氢气和氧气分子的动态过程;解释氯化钠形成的微观实质等等,彩色动画不仅模拟分子运动的过程及条件,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形象的感知,作出理性的推断。再加上一定的声光效果,使微观粒子变为“实体”,抽象的内容得到形象的解释,给学生一种真实的体验,成功的突破了难点、抓住了重点,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接受,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总之,教师讲课言之有物、具体实在,学生听课也不会云里雾里听不懂了,而且课堂效果极佳。二、提升课堂互动,扩大教学容量、缩短了师生间沟通的距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我们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总会涉及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与互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思考一会,然后再由个别学生作答,主要是个别学生与教师的单向互动,这便导致了许多学生的一种思维惰性。利用白板,首先可以提升课堂互动,例如:在引入《二氧化碳的性质》新课时,我以复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为切入点,既复习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又能很自然地切换到二氧化碳性质的主题上。在复习实验室制法时,要求学生搭配装置,并总结出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这套装置。以往,一般请同学组合老师在黑板上绘画的分步图或让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出草图,互相交流然后进行总结。而运用电子白板,可以让让学生在白板前,用手指拖动相应的模拟器材移动,来组装装置。在组装过程中,每成功一步,都及时加以肯定,如有失误,教师或底下同学都能及时予以纠正。在总结时,同学可以指着白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