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差与方差》教学设计 胥晓荣课题标准差与方差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标准差,方差的意义;(2)会计算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方差。【过程与方法】通过计算标准差,培养学生的计算精确、观察敏锐,思考细致,选择最佳方案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实际,渗透“比较、类比、估计”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设意识。教学重点标准差定义、利用标准差公式计算标准差的步骤教学难点标准差、方差的概念及运用标准差公式进行计算教学策略问题式引导探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新知1、上节课学习了用样本的哪些数字特征估计总体?都有什么优缺点?【板书】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极差 2、【媒体展示】下面是甲、乙两名同学五次考试的数学成绩,现在要从两个人中挑选一人参加数学竞赛。甲说:“我的成绩好,最后一次我是 100分。” 乙说:“那你第一次才考了 83 分,我可是99 分 ” 两个人争执不休。你能帮他们评评理,谁的成绩最好?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根据学案提示,计算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极差等数字特征,并回答。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重点内容,为本节课做准备。设置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受用平均数和极差等数字特征估计总体有时是不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第四次 第五次甲83957374100乙9963839783【口述】可见平均数和极差等特征数不能解决本问题,因此需要学习标准差、方差(板书)够的。探究标准差与方差的由来和意义提醒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学案中的七个问题,并分组回答,再板书总结:1、到 的距离2、样本数据到 的“平均距离”3、标准差公式及其求解步骤4、方差公式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并组内交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实战演练1、能否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开头提出的问题,说明两名同学的成绩谁最好?2、若一组数据, ,… , 的平均数是 2,方差为 9,则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各是多少?思考:已知,一组数据 x1,x2,……,xn的平均数是2,方差是 9,① 数据 x1+3,x2+3,……,xn+3 的平均数是 方差是 ,② 数据 2x1,2x2,……,2xn的平均数是 方差是 ,③ 数据 2x1+3,2x2+3,……,2xn+3 的平均数是 方差是 ,你能找出数据的变化与平均数、方差的关系第 1 题学生上黑板板演,第 2 题 师 生 共 同 完成,并让学生思考归纳。1、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2、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能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