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草木》读后感:草木有情 ——《人间草木》读后感 文▏2015 级 10 班林雨婷 他们都说,汪曾祺先生是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是的,每每拿起汪老先生的这本《人间草木》都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一位温和慈祥的老者与你同坐在花园里,时而指着一颗恣意盎然的菊花诉说中国人艺菊的历史,时而打趣的告诉你说"螃蟹竟是横着走。" 汪老先生的这本书,处处体现着汪老先生的做人方式。"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那份随和,那份安逸,那份喜爱,对于汪老先生而言草木便寄托着一切。一颗草木就是一件往事,一株花草便是一生…… 他说:"桂花美阴,叶坚厚,入冬不凋";他说:"比起北京雨后春笋一样耸立起来的高楼,北京的花草树木就显得更慢。因此,要对花木更加倍爱惜。;他记得"北京见过最好的菊花是在老舍先生饮酒赏菊,都会"既醉既饱,至今不忘" 所以说。"他的一切都是诗。"文字也是,生活也是。 汪老先生在这本书里对美食的描述也下足了功夫。汪老先生对于生活中最常见的豆腐,米饭在这位资深吃货下,都能转变为好几种美食,如那昆明的菌子——菌色似牛肝的牛肝菌,炒熟了会变成青绿色的青头菌还有雨季的特产果子——火炭煤,都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这本书还充满了人情味,特别是汪先生对于生机的解读。生机是什么。不光是天涯芳草迷归路中草的茂盛,更是病叶还禁一叶霜中叶的顽强。春意盎然,百花齐放,这是春的生机。在悬崖绝壁上竖起一棵高大的松树,在没有阳光的峡谷里生长出一片地下森林,在没有养料的石缝里长出一株强壮的豆芽,这是坚强的生机。 一朵带着雨珠的缅甸花就能使汪曾祺先生心软软的,一点雨就能使汪曾祺先生想起《夜雨寄北》,引起淡淡的乡愁,想起四十年前那富有情味的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第 1 页 共 10 页 欧阳修说:"草木无情"但读过汪老先生的这本书后,人间的草木啊,一草一木,都是家的气息…… 第二篇:《人间草木》读后感走进自己的人群里(读《人间草木》) 首先要阐述的应该是孤独和寂寞吧。 孤独受力于外界,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寂寞受力于内在,受内心思绪的影响。外界的因素使得你孤独,而内在情绪的变化让你寂寞,孤独像是你徘徊的无边的原野,是你周遭的环境,寂寞则像是内心深处难以见光的黑洞,这正如孤独和寂寞的特质:一个是可见的,一个是不可见的;一个是固体的,在人群中扔出去掷地有声,且会引起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