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辽阔的草原》教案教学内容: 1. 歌唱教学:简单的复习《牧歌》 2. 欣赏教学: A. 声乐曲欣赏:蒙古族民歌《牧歌》独唱和无伴奏合唱欣赏,哈萨克族民歌《我们的新毡房》 B. 器乐曲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二胡独奏曲《战马奔腾》或者《狂野飞骏图》 C. 舞蹈欣赏:藏族民歌舞蹈《北京的金山上》 教学目标 1. 学会用细腻饱满连贯的声音唱《牧歌》 2. 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知识,认识马头琴的音色及二胡的音色 3. 通过欣赏,了解哈萨克族. 藏族民歌的基本常识和藏族舞蹈的特色 设计思路 1. 以北朝民歌《敕勒歌》朗诵导入本节“辽阔的草原”的主题,引导学生细腻的无伴奏的歌唱《牧歌》和欣赏独唱及无伴奏合唱《牧歌》让学生体会草原宁静祥和的秀美 2. 器乐曲《万马奔腾》(马头琴齐奏)和二胡曲《战马奔腾》或者《狂野飞骏图》的欣赏体会草原热烈奔放的豪迈壮阔 3. 舞蹈《北京的金山上》的欣赏了解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的风采 教学过程 1. 导入:以北朝民歌《敕勒歌》朗诵导入,介绍蒙古草原壮阔无比,生机勃勃,极目远望,田野相接的草原全景图。蓝天,白云,绿草,羊群,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此情此景令人神往我们为什么不歌唱一翻呢? 2. 《牧歌》独唱欣赏,(注意歌曲中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连绵,语言明白如话,演唱者的演绎流露出的强烈感叹,赞美之意。 3. 组织学生用细腻的饱满连贯有感情的演唱 4. 《牧歌》已经被改编成为多种的舞台表演形式,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来听听作曲家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5. 播放无伴奏合唱《牧歌》 6. 问题:表演方式有什么不同 A. 无伴奏合唱就是没伴奏乐器,由人声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 B. 我们听的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是表现的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 C. 该曲中用不同音色的组合营造了淳厚的音响空间,在歌曲表现上比原民歌有了扩展,由原民歌的“触景生情”扩展为“远景—近景—情景交融”三个层次。 D. 曲子用合唱营造出“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场景,揭示了生活在辽阔的草原上的人们愉快的心情及其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7.《我们的新毡房》 A.哈萨克民歌的特点:常有附点,切分,连续十六分音符 等节奏形态在这个曲子中有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