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读后感 1500 字 含真 最近因为记笔记整理照片图片没有好的法子,变得有点焦躁。 有记笔记的习惯,但重读的不多,也没有分类,摘抄居多,时间长了,感觉不对:只是记,摘抄别人的,极少重读,利用率太低。一直想分类记,就像图书馆里的书籍那样,管理得井井有条。但我也明白,要像图书馆那样分类,需要一个体系,一个大的框架,把大的框架理好固定下来,才能往里填充东西。但这个类怎么分,具体有哪些类别,却一直让人头疼。没有内容我就预测不出来到底多少类,一旦有内容我又想往搭好的框架里整理填充……一时间,这就变成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绕在里面出不来了。我准备了好多个笔记本,做好了分类准备,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方便,也不好坚持,每次出门还要背好几个笔记本备用…… 图片照片也有类似的问题。 在亚马逊随意浏览的当儿,看到了《如何有效整理信息》,翻了下目录,决定买,推荐一起买的还有《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实用性阅读指南》,就都买了,决定看看别人怎么读书。都是后浪的,其实我对后浪的书有点警惕。 前段时间买了几本后浪的书。都翻了下,看完了其中一本,整体印象就是:排版,装帧都挺美,纸的质量也极好,看上去很舒服,但一本近两百页的书一天就能翻完,翻完感觉其实也没讲啥,那些内容要提炼出来,几千字的一篇文章也就讲清楚了。 换了其他时候估计我会审视很久再买,这次正在为整理信息烦恼,有点饥不择食了,决定买来看看。 先看的《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前面三四十页,还是以前的感觉,颠过来倒过去,就那几层意思,多少有点不耐烦,今天下午看到了近一百页,感觉其实也没我想的那么糟,至少有两点,对我而言有颠覆以前想法的意思: 一。笔记不用分类,不用准备几个本子,不用什么体系框第 1 页 共 3 页架,就一个本子一支笔,最简单那种,提笔记录即可。 作者倒并不否定图书馆的分类与索引那套体系,而是,他认为,对个人来说,那套系统不适用。 对个人来说,方便,简洁,不加思索,随时能记录更加重要。他的思路,集中在如何把所思所想,按时间顺序忠实记录下来。重点不在记的东西如何整理与分类,而在随时随地都能记录自己生活中触动自己或者自己觉得有趣的地方。其他的都可忽略,没有顾虑与负担地忠实记录才是最重要的。 从前天看的时候就有意识地跟着他说的做,不考虑分类只考虑记录,所有的都记在一个本子上。发现这两天我确实记得多了,见缝插针地记,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