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戒奶嘴 孩子做得到 小颖自幼喝母奶,对安抚奶嘴一点兴趣也没有,妈妈看到别的小朋友叼着奶嘴,总是感到十分骄傲。半岁后小颖吃起手指头,但在妈妈不厌其烦地将小颖的手拉开后也得到改善;晴天霹雳的是,断奶后,小颖却开始吸起了下嘴唇…。 很多爸妈都能了解,宝贝基于长牙或安全感需求,会吸手指、含嘴唇;但是又担心手脏,把细菌带到肚子里、吸久了影响齿列,甚至脸型发育、吸吮模样也不甚美观,只好和宝宝产生手手拉锯战。恒齿长出前戒除即可 吸吮是种本能,婴儿时期的吸吮反射除了能饱餐一顿,也有助于平抚不安、焦虑的情绪。只是每个孩子的表现方式不同,有的吸手指、含嘴唇、有的咬奶嘴、咬棉被等。根据统计,九成的宝宝会出现吸手指咬奶嘴的习惯,1 岁左右便慢慢自动放弃,只有5%~10%的人,在 4 岁以后还持续着。 戒除吸吮习惯并没有最佳的时机;而从齿列发展的角度,1 岁半之前吸吮对齿列、颚骨生长完全没影响,即使吸到 3 岁影响也很小。但如果 4 岁以后还每天长时间用力吸吮,就可能造成咬合不正、上下颚或手指外观变形等问题,也容易被同侪嘲笑形成自卑心理。 如果宝宝 3 岁以后、准备长恒牙之时,还每天吸吮超过 6 小时,爸妈就要帮忙改正这个坏习惯。大人强势介入 孩子更爱吸 研究证明,即使 6 岁仍有吸吮习惯的孩子,养成的人格和已经戒掉的并没有显著差别;而造成他们无法放弃这项习惯的主因,其实跟早期曾被父母强迫戒除有关;可见大人太强势介入,反倒适得其反。 如果爸妈想借着涂辣椒、把奶嘴丢掉等比较缺乏弹性的方法戒除的话,最好先跟宝贝妥善沟通,而不是自己打定主意实施、永不妥协。吸奶嘴比较好? 因为手指、嘴唇「随身携带」,戒除时不像把奶嘴藏起来或丢掉那么简单,有些爸妈看到宝贝吸手指时,反而积极主动递上奶嘴。其实吸手指、嘴唇和咬奶嘴各有优劣,虽然奶嘴可以消毒,戒除也比较容易,但是宝贝夜半醒来找不到奶嘴安抚,可能会哭,反而影响了睡眠品质。倘若将系绳绑在宝宝身上,虽然方便寻找,却又可能发生绕颈意外。各有缺点,爸妈不必为了不让宝宝吸手指而产生「弃保效应」。6 tips 告别吸吮坏习惯※「打预防针」 自觉好习惯 大概 1 岁半以后,平日看到宝贝无聊吸吮时,就可以提醒他:「这样丑丑喔!」或者「给马麻看你漂亮的嘴唇。」让他知道这不是个好习惯,如果不吸会更漂亮。※征得同意 自己决定戒除 积极戒除之前,先跟宝贝商量:「你已经长大啰,很多小朋友都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