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萨摩亚人的成年——读后感 《萨摩亚人的成年》书评 《萨摩亚人的成年》书评 20 世纪三十年代,玛格丽特·米德因为《萨摩亚人的成年——为西方文明所做的原始人类的青年心理研究》一书而享誉全球。此书被称为“心理人类学”的奠基之作,被译为数十种语言,被尊为人类学的经典读本,在世界各地畅销不衰,米德也一度被称为“世界祖母”。它最大的贡献就是为当时西方学术界正在激烈争论的人性的塑造是先天还是后天的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佐证。米德在书中对于这个问题给予了明确的答复:是后天文化一手打造了复杂的人性(即文化决定论)。 米德在书的导论中,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她这次田野调查的研究主题——“使我们青少年骚动不宁的青春期危机究竟归结于青春期本身的特性,还是归咎于我们西方的文明。在不同的条件下,青春期的到来是否会呈现完全不同的景象。”她希望通过对完全不同于西方文明的美属波利尼西亚的萨摩亚人的研究来解答这个问题。 米德于 1925 年到 1926 年利用九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到萨摩亚人的生活之中,全面的探访萨摩亚人从童年到老年各个阶段的生活状况,特别是出于研究主题的需要对于萨摩亚的年轻姑娘们青春期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况进行详细的描写,最终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萨摩亚的青年人不存在如同美国青少年青春期的各种问题,他们的成长是自然的,平缓的。由此米德自信的提出:美国的青年人问题是由于西方文明造成的,完全可以通过教育手段进行解决。 由于米德调查实践的切身性和调查结论肯定性,其书一出版就掀起了学术上的轩然大波。当时欧美学术界正对于人性的塑造到底是先天还是后天的问题进行激烈的争论,米德的调查结论毫无疑问是人性是由后天决定的强有力的证据。米德和她的《萨摩亚人的成年》成了文化决定论的代表。 但是人性到底是有先天还是后天决定的呢。这始终是个问题。文化决定论虽然暂时占了上风,但不能因为米德的一本书第 1 页 共 21 页就能得出定论。后来到 70 年代随着生物学的兴起,文化决定论又开始不断受到生物学家的质疑或否定。 其实米德的书有很多的地方值得注意。 首先是写作文风。很多读过这本书的人都说其调查内容描写细腻可人,十分的引人入胜。但我觉得问题恰恰就在这个地方,我也觉得书中的景色和内容描写十分的好,近乎文学作品,但作为科学调查的报告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书中有个萨摩亚人生活的描写近乎完美,仿佛萨摩亚人生活就是天堂,其青春期性行为等近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