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密山市二人班中心学校 王涛 说课的五个部分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学法; 三、说教学准备; 四、说教学程序; 五、说教学效果和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地球形状及大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情况——认识不同的地貌。教材设计了“壮美秀丽的地貌”、“美丽的家乡”、 “制作家乡的地貌模型”三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欣赏”、“ 描述”、“ 制作”等活动来了解几种常见的典型地貌特点,并根据家乡的地貌特点,制作出简单的地貌模型来。通过上述三种不同形式的活动,逐渐加深学生对地貌特点的了解。第一部分 : 说教材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科学概念1 、认识各种形态的地貌,并能分析家乡的地貌类型。2 、 会设计并制作简单的地貌模型。过程与方法1 、认识山地、平原、海洋、沙漠、丘陵、湿地等几种类型的地貌,了解他们不同的特点。2 、 知道家乡的地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能发现并会描述各种地貌的美,有初步的审美能力。2 、通过描述家乡的地貌特点,制作家乡地貌模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 教学重点 : 知道家乡的地貌类型 • 教学难点 : 制作家乡的地貌模型 第二部分:说教法、学法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利用多种活动 ,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 使课堂教学 活动化和自主化。 第三部分:教学准备 教师是学生科学学习的支持者、促进者,为学生提供有力的支持,是教师应尽的义务。为了使学生有更为丰富的观察手段和结果,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本地的地貌,我准备了大量有关图片,并在课前给学生发了一张调查表,让学生搜集看见过的地形地貌和家乡的地形地貌特点。为学生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第四部分:说教学程序 根据学生的经验以及兴趣爱好和教材的安排 , 我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创设情景,观赏壮美秀丽的地貌。 第二部分是观察探究美丽的家乡。 。 第三部分是拓展延伸,制作家乡地貌模型。 1 、知道什么是地貌,并让学生知道地貌有大中小之分 . 2 、观赏地貌图像资料时,指导学生了解各种地貌的特点。3 、观赏地貌图像资料的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地过程。4 、观赏地貌图像资料同时 ,我通过“ 海拔 ”一词并结合 山地、平原、海洋、沙漠、丘陵、湿地等几种地貌的图片 ,讲解这几种地貌的典型特点。 (一)创设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