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说课稿一、教材 本课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属于高二第二学期学习内容。和必修课程比较起来,选修课程的学习应当更加放开思路,发展个性,更加需要主动地学习。对于学生,主要在于启发引导,指出途径,激起兴趣,而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则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同学们的自主性。第六单元是散文单元,所选课文篇幅都不长,形式自由活泼,内容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富有情趣,重在体现“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的特点。《项脊轩志》可以说是本单元的代表。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古代作家自由创作的精神中接受启发,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写日常生活中的真情实感。二、学情不足:我校学生主要来自甘南民族地区,语文基础整体相对薄弱,尤其在文言文学习方面,能力上参差不齐,因此,课堂的节奏要慢一些,问题的设置要更具层次性。由于年代的关系,学生与文章所描写的事物,所表达的情感之间有隔阂,因此在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优势: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民风朴实,亲情观念强,尤其离家较远,对家、亲人有强烈的思念之心,有助于理解本文的情感;大部分学生学习刻苦,他们背负着家人的期望,这跟本文作者有相似之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感受文章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趣;2.正字音,积累重点文言词汇;3. 赏析文中典型语句,体会文章即事抒情、生动感人的写法,提高鉴赏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选取生活小事、平凡场景,表达情感;2.鉴赏文本,体会情感。四、说教法及学法(一)教法1. 讲授法。由于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背景知识和文言现象需要通过口头向学生传授。 2. 点拨、讨论法。学生对老师设置的思考题以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讨论,得出比较准确的答案,老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以点拨。3.拓展延伸法。通过图片、音乐等的延伸,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二)学法1. 诵读法。鉴赏文学作品应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进行,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声情并茂,有利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合作探究法: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以及文中的重点词语去探讨作者是怎样表达他的悲痛之情的,然后交流各自的体会。 3.自主学习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目的明确,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并简单分析散文的结构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