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 36 页《乘法分配律》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能用字母表示。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教学方法:通过讲学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分配律。教学方法说明:“讲”是师生共同梳理思路,表述思想;“学”是学生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练”是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有坡度的练习题促进学生在动手、动脑中理解乘法分配率。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激发学习兴趣:1、乘法交换律的字母公式( )。2、乘法结合律的字母公式( )。(设计意图:公式板书在黑板,以便与乘法分配律对比)3、师生赛一赛,102×56,99×25,学生每人挑选一道题做,教师全做,看谁算得快。师:想知道老师算得快的秘密吗?(不是老师提前算了,而是老师掌握了一些乘法计算的秘密,假如你掌握了一定比老师还快呢!想不想知道呢?想知道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吧!)(设计意图:调动学生探究兴趣)二、探究新课:(一)情景导入,认知定律。1、你们这么积极,老师奖励给大家一些笑脸,你们知道这上面一共有多少个笑脸吗? 例:出示笑脸图,每行有五个黄色笑脸图,三个红色笑脸图,共四行。(设计意图:使用笑脸图,增强趣味性)学生汇报两种解法:① 先算出一行有多少个笑脸,再算出 4 行共有多少个笑脸。列式为: (5+3)×4=32(个)② 先算出黄色笑脸、红色笑脸各有多少个,再算出一共有多少个笑脸。列式为: 5×4+3×4=32(个)师:因为结果相同,我们就可以用等号连接。板书:(5+3)×4=5×4+3×4 或 5×4+3×4=(5+3)×4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看到两种解法算式虽然不同,但结果都是32 个,使学生明确两个算式相等。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增强学生的数感。分别观察有什么特点?(数字一样,符号一样)(5+3)×4 是 5 和3 的和乘 4,而 5×4+3×4 是 5 和 3 都和 4 相乘,再把积相加,4 我们可以叫同一个因数,或相同因数。是不是有这样特点的题都相等呢?(激发学生举例验证)(设计意图:先通过笑脸图,用因数是一位数的等式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定律)2、验证猜测,概括定律。启发提问: (1)师:观察这两个等式的特点,你们仿造再写一个符合上面特点的等式吗?(学生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