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观后感二篇 当那英演唱的片尾曲《苏州河》响起,迟迟不愿离开影院,只因想看看很多真实人物介绍,知道他们的名字和籍贯。 感谢管虎在和平年代给我们还原了这样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拍摄场景震撼,拍摄手法巧妙,镜头设计总是巧妙从租界记者的望远镜内转场到战场,强烈的对比感震慑着每一位观众,无论是彩色繁华的租界,灰黑破旧的四行仓库形成的对比,还是镜头的最后,高楼林立的现代大魔都依然挺立的满布弹孔的大楼旧址。 再一次看到管导作品常用的色彩突出手法,近乎黑白色的战场中,留着鲜血的白色不倒骏马,表现中国军人毅力不倒的献身精神和预示受尽欺辱的中华民族终将会屹立在世界之巅。 特别让人感动的是所有贴近人性的真实表达。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在成为英雄前他们都是普通人,很多角色思想转变非常贴近人性。害怕,想回家,最后无论是正规军,杂牌军,还是游击队,都是为了中华民族的荣誉而战斗,用谢晋元团长的那句话,是作为种子去叫醒另外的人。 个人建议是非常值得走进影院观看,因为,震撼,感动,真实。 致敬那场战役中牺牲的以及幸存的人们,无论是留下姓名的,还是不知名的英雄,无论是军人还是平民。 和平年代,国人,需要被唤醒这种民族精神。 篇二 《八佰》取材 1937 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电影中是四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 88 师 524 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面对敌多我寡的境地,战士们奋力坚守四昼夜。向敌人宣告中国人还没有退走,向世界宣告中国誓卫国土、抗战到底的决心。 现在我们来看看剧中的英雄群体 正规军之谢晋元(杜淳饰)家国破碎之际,以军人之身报效先人。 第 1 页 共 3 页 谢晋元,黄埔军校的高材生,军队的最高长官,抗日团队八百壮士的精神核心。他有勇有谋,沉着镇定:在外无援军、内部伤兵满员的情况下,打出了威风、打出了血性,粉碎了日军狂妄计划。他善于鼓舞士气东北沦陷了,华北沦陷了,但是因为有你们,上海还在 hellip;hellip;;他坚定如钢,指挥士兵备好了坟冢决一死战;他身先士卒,第一个冲出重围杀出血路hellip;hellip; 《八佰》并不是虚构的故事,事件真实存在。谢晋元并不是虚构的人物,他是真实的抗日英雄。他在淞沪会战中率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鼓舞了人民的抗战热情,被国民政府授予抗战最高荣誉奖章青天白日勋章只是死因与剧中不同:他没有牺牲在冲出重围的桥头,而是被汪精卫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