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路 5 观后感 篇一:复兴之路观后感 《复兴之路——伟大转折》观后感最近老师组织观看了《复兴之路——伟大转折》的纪录片。看完影片之后,我深有感触:我们从一个落后、贫穷的国家,经历不同寻常的伟大变革后,正在崛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成为世界一颗耀眼的明珠,这是何等的不易。我们当代大学生没有经历过那种年代,我们对那个时代仅有的一点记忆也是从父辈、老师、书本上得来的。在看过这部影片之后,让我更了解了那部分历史,懂得了更多,学会了更多,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生活,因为我知道这些来之不易。2007 年北京工人体育场正在为迎接奥运会进行大规模的改建。30 年前,这里曾经成为世界的焦点,在 1977 年的一场足球赛上,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了两年多的邓小平第一次公开亮相。当时的中国刚刚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在这 10 年里,中国百姓的生活几乎没有得到改善。1977 年全国农村的贫困人口超过两亿,中国经济与世界的差距日益拉大,在这样一个时期中国将如何选择前进的方向,在这样一个特殊历史关头复出的邓小平又将如何带领中国实现伟大的转折。1976 年 10 月“四人帮”被粉碎。经历了十年磨难和挫折之后,人们开始企盼着新的生活快些到来。但是,很快出台的“两个凡是”,再次让人们陷入困惑。凡是毛主席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是否意味着中国还要继续走“文化大革命”的老路。邓小平同志用事实告诉了我们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路。 邓小平同志的复出,给新中国的发展带来的新的希望,1977 年秋天, 刚刚复出的邓小平果断决策,恢复因“文革”而中断了 10年的高考制度,使 570 万中国青年获得平等考试的权利。几个月后,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数千名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的科学家获得了新生,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逐步展开。这一举动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第 1 页 共 16 页 1978 年,邓小平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一个主题发言,在三张 16 开的白纸上他写下了后来影响中国进程的 400 多字的发言提纲,“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