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修正案学习体会[小编推荐] 一、宪法为什么要修改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82 年宪法公布施行后,全国人大分别于 1988 年、1993 年、1999 年、2004 年先后四次对宪法的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修正,共通过了 31 条宪法修正案。2018 年 3 月,全国人大再次启动修宪程序,通过了第五次修正案,共作出 21 条修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 宪法之所以要修改在于: 1、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由宪法确认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有新形势、新任务,有必要做出新的规定。 3、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发挥宪法的规范、指引作用。 二、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 (一)确立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修改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同时,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前增写“贯彻新发展理念”。 (二)调整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第 1 页 共 11 页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修改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此相适应,在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三节第八十九条第六项“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后面,增加“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三)完善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举措。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在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