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师李可老心得 0 归档在医海拾贝|浏览 1417 次|评论 0 条 李老破格救心汤乃三阴并治之剂,附子以救少阴之阳,干姜以救太阴之阳,除太阴之湿,亦阳盛而湿化也;山茱萸、龙牡等以敛厥阴欲散之气。 厥阴主要是风气失治,疏泄失常。风大气散――来复汤。风小气郁――四逆散。 三阴病机,总括概之,也可以曰: 阳衰――少阴病机是热少 寒湿――太阴主要是湿盛 寒凝――厥阴主要是风大或气厥 此皆以本气病为主。 六气本为一气,六经本为一体。乃真阳氤氲其间,子时发于少阴,出于三阳,故少阴阳旺则一身阳气皆旺,少阴为一身阳气之枢也。三阴阳气皆以赖之,但少阴阳气欲赖太阴阳明之胃气以滋之,欲赖厥阴风气以疏之,少阴阳衰则六经阳衰,皆可用附子以助之。厥阴风气不疏则阳气滞塞,血脉不行,在经则阴寒凝滞。当归四逆汤之类证发也。 三阴之寒凝皆赖厥阴以疏之。脏寒凝滞则赖通脉四逆加吴茱萸、桂心以温之。少阴厥阴同病,阳衰欲散。则一身之气血阴阳皆欲亡。故赖厥阴以收之。在大剂四逆汤基础上,加用乌梅、山茱萸之类。 来复汤乃收厥阴之峻剂也。收厥阴者乃收厥阴之风,使阳气不得散也。疏厥阴乃疏阳气之滞,故阳气不凝也。 太阴乃阳气之助,先天之阳气,非胃气不能滋之。故四逆汤干姜之温中。太阴少阴合病则四逆、理中合用,附子理中是也。三阴本为一体,三阴合病,则四逆、理中、桂萸同用。四逆,救其阳也,理中救其中也,桂萸治其风也,非重剂救阳不可。 熟附片 30-100-200 干姜 30-60-120 炙甘草 30-60-120 第 1 页 共 7 页 桂心或油桂 3-10-20 回阳之剂也 重在挽垂绝之阳。 其液欲脱者,加人参以救暴脱之阴。 阳气欲散者,加山萸、乌梅、三石以敛欲散之气。 体会 17。归来兮,中医之魂。 近日,师李可老近半月,感悟彼多,激情奔涌,思复仲景之道。 仲景为医圣。 伤寒论乃中医之魂。 感目今之状,中医无魂,故作文以挽之。 第一、要回归仲景之六经辨证,六经乃仲景之魂也。仲景之理法也。 第二、要回归仲景之药量,非仲景之药量,难起重疾沉疴也。 仲景之方药理法,中医之瑰宝也。六经内通于五脏,外应于六气,是站在天地人这一层面上的中医整体观的具体体现。六经本于阴阳,根于太极,实天地氤氲之一气所化。无极――太极(太极图乃阴阳之模型)――阴阳――四象――八卦。明六经才得知天地气化之理。 明六经才得以仲景方药之用。 六经是中医的时空宇宙,六经是中医的相对论。 仲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