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生成而真实 ——浅谈小学数学练习课的生成教学 湖北省襄阳市晨光小学王艳锋 邮政编号 441003摘要: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而“生成性教学”又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新课程改革要求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只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必须是真实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本文根据自己的一些教学经历从案例和反思中来谈谈自己对小学数学练习课的“生成性教学”的一些粗浅看法:生成,需一颗宽容的心,倾听不同的声音;生成,需要师生互动,展现智慧;生成,需合理评价、引导学生;生成,需及时反思,改进教学。关键词:小学数学的生成性教学:生成,需一颗宽容的心,倾听不同的声音;生成,需整合资源,精心预设;生成,需要师生互动,展现智慧;生成,需合理评价、引导学生;生成,及时反思,改进教学。一、生成,需要师生互动,展现智慧在教学过程中,在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总会产生一些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老师就要懂得通过有效地提问这个教学手段去开发这些生成资源,进而启发学生,深化学生的认知。在《比较长度》这节活动课中,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比身高这个活动去初步感知“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比较方法。首先是让两个学生站在同一地面进行比较,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很快能比较出谁比谁高,谁比谁矮。接下来故意让一个矮的学生站在椅子上和一个高的学生站在地面上比。学生们看到了纷纷“抗议”:“不公平!不公平!”于是老师接着问道:“怎么样比才公平?“下来比,下来比!”按照学生的建议,学生很快说出了比的结果。按照预设,在这里本该老师自己总结出:“站在同一平面比,才公平”。但我灵机一动,这么多的生成反馈资源,我可以加以利用啊!于是我把我原本的小结换成了提问:“ 这里老师有个疑问了,为什么下来比就公平了呢?”听到这个问题,学生都安静了下来。通过思考有学生回答道:“因为他们现在都站在一个地面上,而且这个地面是一样高的,所以比起来就公平了。”看来这个问题真是问到点子上了!这个情景引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而且通过最后一个环节的提问进一步开发和提升了学生对长度比较方法的本质上的认识。【反思】提问的有效性具体体现在是否具有思考性。在交流互动中,我们老师在学生面对困惑时,非常需要提问这个有效的教学手段去点拨他们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生成资源很需要通过有效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