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幸福感反思 杨晓梅 教师是世间最崇高的职业,最神圣的职业,最阳光的职业,但这不等于我们每一个教师就自然是最崇高、最神圣、最阳光的了!作为从事这个职业的教师,我们首先必须是合格的,是已经具备了职业化素质的才行。教师的职业化素质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就是职业道德,即师德。有人把师德精辟地概括为这三条,即“热爱与公平”、“服务与奉献”、“理想与牺牲”。我想这应该是我们中间绝大部分人的职业观点,至少在我们刚刚从事这个职业的时候,满腔热情地报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信念,为能当上教师而幸福着。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在相对单调枯燥、却又压力日益加重的校园生活中,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让人很难轻言幸福了。有的人开始认为教师这门职业和其他任何职业没有什么不同(甚至在其中还算不上中等),是门说得闹热吃得造孽的职业,正如俗语说的“啃骨头”——吃之无味,弃之可惜。因而只能把它当作是糊口、谋生的无奈之举。稍有门道就往别处走。在这样的心态下,不仅心没放在工作上,而且就是在有限的上班时间内也巴不得能尽量挤占点时间来搞私活。于是早退、迟到甚至缺席;于是不备课就上空白课;于是不布置作业或不批改等等;只教书不育人,知识陈旧凝固不思学习更新,还端着一副师道尊严的架子,偶尔还吐出两句讥讽挖苦的话来,以表示自己深厚的文化积淀!教师和学生每天相处,一同感受学生学业成长的酸甜苦乐,和学生一起成长进步,这种感觉是用金钱和物质所无法衡量的。尤其是班主任,除了学业上指导学生,还要在生活琐事上帮助学生学会自立,学会相处,学会成长,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的师生感情,是幸福的。特别是在一届学生毕业时的毕业之际,同学间、师生间的依恋场面,我想大家都深有感触。那种百感交集的场面,并不是因为离别的悲伤,学生将来毕竟有自己的路要走,更多是一种欣慰和教师职业的幸福感,甚至可以想象当自己退休后,一批批的学生来看望你时,一起回忆当年往事,那难道不是一种幸福感吗? 所以我认为幸福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以师生交往中的情感为基础,不取决于物质,而有些教师过于关注教师所获得的报酬和教师职业的辛苦,那当然就谈不上幸福了!由此可见,幸福又是一种心态。有人说教师心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培养一批学生,事事繁琐,牵肠挂肚,往往因为一点小事心烦、生气、夜不能寐,这些也是实际情况,但比教师职业更心累的也有,难道他们就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