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练习型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设计与实施崔峦老师说:“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张田若先生也说:“阅读课不能君子动口不动手。”从中看出,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练习是很有必要的。而“课堂练习”就是教师设计的以学生为训练主体的课堂作业,这就要考虑所设计的练习是否具有实效性。只有精心设计的练习在教学中能科学的、合理的运用,才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特别是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再我们所面对的群体,他们都还只是小学生,特别是低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局限于直观、形象的事物,所以尽管他们眼中有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但要用语言充分地去表达出来,还需要教师的正确点拨和引导,去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指导他们在日复一日的语言实践中逐步体会和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而有效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课堂练习是保证和检测学生知识获取率的有效途径。每节课学生即时训练时间不得少于 20 分钟。练习可以采取口头或书面形式。”练的内容应体现教学目标,能巩固知识。回顾课堂会发现,我们平时要学生识记了的生字词、好词佳句,但在课后的生字本以及作文本上还是会出现错别字面对这一情况,我们不少老师对中高段的学生采取“预习”的策略,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听写,然后发现容易出错的字词并在课堂上及时解决,降低出错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设计好了练习之后,这个实施的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一年级的教学片段:师:学会了“爱”这个字,谁也能用它来说句话?生:我爱妈妈。师:你说得很好。谁也想说?生:我爱爸爸。生:妈妈爱我。师:说得真好。……从这个片段中我们发现,学生只是在简单地用“爱”说话,对“爱”也只有浅层次的理解。如果简简单单针对造句,那学生是会了,可进一步思考一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那么,这样简单的语句还用得着训练吗?平常在家里,这样的语句他们很小就会了。可见,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去进一步挖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于是,思考着是否可以这样改:师:学会了“爱”这个字,谁能用它来说句话?生:我爱妈妈。师:你为什么爱妈妈呢?能在你刚才说的话后面加上你爱妈妈的原因吗?生:我爱妈妈,因为妈妈每天要送我来上学,很辛苦的。师: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谁也想来说?生:我爱爸爸,因为爸爸答应我的事从来不会忘记。师:哦,真是个好爸爸。除了爱爸爸妈妈,我们还要爱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