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让我们也来穿越——浅谈古诗教学中网络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周世敏 赵志勇摘要:古诗作为语文课程内容之一,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古诗本身也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增加了教学难度,本文从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创景设境,启发想象,启迪思维,彰显人文,音乐感受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多媒体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能使学生运其才智,由表及里,一叶知秋,领悟诗中“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魅力。关键词:网络资源 多媒体手段 诗情画意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大多为脍炙人口.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它们语言含蓄.凝练.雅致.温婉.刚气;它们歌唱着小桥流水的清幽秀雅,大江东去的激昂豪迈,江畔峰巅的浅吟低唱……这些对于提高学习者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这些都给小学生读解古诗,体味意境带来了困难,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但是,如果我们在古诗教学中合理运用网络教学手段,利用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象、音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的优势,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中,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的画面,使其内容更充实,形象更生动,直接促进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使我们的古诗教学丰富多彩,充满诗情画意。一、创景设境,理解诗意。古诗的艺术美体现在它的画面意境美上。古诗中的意境美,是诗人刻意追求的创造性艺术,古人云:“有境界自成风格”,就是对诗歌意境创造的高度概括。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画面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那么教学往往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咏鹅》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鹅的色彩、形象、动作等等。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口头讲解是不易表达完整透彻的,故此可根据诗意制作多幅多媒体片。画面上:河流上亭台楼阁,杨柳依依,岸边一位老翁嘻嘻地持着胡须,一个儿童正在不断地向湖里那群“嘎嘎”欢叫的大白鹅抛散谷粒。图中白鹅的颈部、红掌部均可活动。诗画对照,相映成趣,为学生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结合画面说说、生动活泼、天真可爱的白鹅形象,学生就不难表达了:那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