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讲稿七年级上册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内容标准】(1)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2)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张骞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设置的有关史实;(2)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3)培养读图及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阅读、分析材料,掌握“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2)绘制丝绸之路路线图培养历史空间感及动手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2)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难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教学程序】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课前两三分钟时开始播放电视纪录片《新丝绸之路》的片头。)沙漠驼铃阵阵,戈壁、绿洲、楼兰美女、充满佛教色彩的敦煌壁画……那古老、神秘的意境是否引起了你无尽的遐思?一缕丝绸,串起千年历史,一条商路,承载千年文化。就让我们走进神秘西域,一起去探寻那古老丝路的历史渊源吧。(多媒体展示课题)二、合作共建,探究新知(一)邂逅丝路——张骞通西域1.西域的地理概念“西域”,顾名思义就是西面的地域。那么西域到底在哪呢?我们一起读图,来确定一下它的地理位置。(课件展示《西域示意图》,学生读图了解西域的地理概念。)鲁迅说过,这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第一个开辟了通往这块陌生而又神秘之地的使者是?(生答)那我们就跟随张骞的脚步前往西域,跟丝路来一段邂逅之旅吧。2.张骞通西(1)概况(课件展示简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张骞两次通西域的概况。(生阅读教材并交流学习成果)张骞出使西域可算是一次极为艰险的外交之旅,途中的艰辛可想而知。那么,张骞西去途中到底遭遇到哪些困难?他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同学们从视频中去获取答案吧。(学生观看视频:陕西博物馆宣传片《西去的使节》,《大美陕西——凿空西域张骞墓》回答问题并第一次第二次时间目的结果1畅谈感受)。(学生回答)张骞有胆、有识、有行、有恒,所以张骞获得了事业的成功。请同学们切记,这“四有”是每一位成功者必备的基本素质。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出类拔萃之人物也。”——翦伯赞《内蒙访古》张骞通西域,古今中外赞誉极高,梁启超赞誉他:“坚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开幕第一人。”(2)作用张骞出使西域本意是为了寻找盟友夹击匈奴,屡遭坎坷,受尽磨难,但未能完成使命,抱恨而归,那么张骞此行是不是劳而无功?(学生讨论发言)张骞出使西域熟悉了西域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中国从此才了解到西域各国的情况,开始了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促进了汉与西域的密切交往(课件同步展示文字),此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为西汉政府正式管辖西域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课件展示文字)汉与西域密切交往的表现有哪些呢?(课件展示图片《西域与中原的交流》,图片包含西域的汗血马、西域舞蹈、葡萄、核桃等;中原的丝绸、铁器、瓷器等。)所以,张骞通西域不仅促进了汉与西域的密切交往,也促进了汉与西域在哪些方面的交流?(生答,课件同步展示: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所以说:“无有张骞通西域,安能佳种自西来”。(课件同步展示材料)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课件同步展示:张骞——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二)追寻丝路——丝绸之路1.路线:丝绸之路分为海陆两路,一直以来人们对陆路丝绸之路的关注更为密切。⑴陆上丝绸之路(课件动态展示《陆上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伴配乐诗①《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②《渭城曲》: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清清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请同学们把地图中ABCDE五个字母所代表的重要地名在课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