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常考 18 个文言虚词汇总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常见的文言虚词有 20 个。文言文中,虚词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下面仅列出部编初中语文的 18 个文言虚词及课文中的例子。供大家集中复习和参考。一、之1、代词。代人、代事、代物。问所从来,具答之。——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桃花源记》操蛇之神闻之。——代事,指愚公移山,可译作“这件事”。《愚公移山》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代词,指学过的知识)(《论语.》)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代人。他,指刿。)(《刿论战》)肉食者谋之。(代这件事。)(《刿论战》)默而识之。(代学习所得。)(《论语.》)渔人甚异之。(指代渔人前面所看到的景象。)(《桃花源记》)闻之,欣然规往。(指代渔人进桃花源这件事。)(《桃花源记》)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指代小石潭的情景。)(《小石潭记》)执策而临之(代千里马)(《马说》)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乐趣)(《醉翁亭记》)属予作文以记之。(代重修楼这件事)(《楼记》)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代齐军)(《刿轮战》)燕、、、闻之,皆朝于齐。(代齐威王纳谏这件事)(《邹忌讽齐王纳谏》)2 、助词 (1)相当于“的”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楼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刿论战》朝廷之臣莫不畏王。《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大道之行也》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夫专诸之刺王僚也(3)宾语提前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4)定语后置的标志,可译为“的”。马之千里者。《马说》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楼记》(5)补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可不译。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公将鼓之《刿论战》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3、动词 “到”、“往”、“去”等已而之细柳军 《周亚夫军细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指示代词,“这、这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二、其1、副词。“其”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祈使、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