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 8 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等第二册第 3-4 页例 1--例 4 及做一做,练习二中的第 1、2 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学习十几减 9 的基础上,继续用"算减法想加法"的方法学习十几减 8。2.初步培养学生按规律思考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想加法算减法的口算方法教学过程:一、铺垫迁移1.填空。8+( )=13 8+( )=15 8+( )=148+( )=12 8+( )=16 8+( )=17二、教授新知1.通过谈话导人新课。上节课我们通过算减法想加法的方法学习了十几减 9 的退位减法,今天,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十几减 8 的退位减法。板书:十几减 8 的退位减法。2.教学例 1通过演示,化难为易,引发学生的思维。① 出示例 1 图。教师先出示 8 个白茶杯,再出示 3 个花茶杯,然后问:一共有多少个茶杯?(11 个),随即把11 个茶杯圈起来。② 教师:两种茶杯共 11 个,现在拿走 8 个白茶杯(用虚线圈上),求还剩多少个茶杯,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呢?学生回答,同时教师板书:11-8=口③ 启发思考:在计算 11-9 时我们怎样想的呢?如果没有图,你能按照 11-9 的计算方法说出 11-8 的算法吗?让学生分组讨论。指名回答,教师小结:算 11 减 8 得几?要先想,8 加几得 11,因 8 加 3 得 11,所以 11 减 8 得3,同时在方框内填上得数"3"。让学生复述算法,并齐答:想 8 加 3 得 11,所以 11 减 8 得 3。④ 读算式:11-8=33.教学例 2。借助操作,诱发学生的思维,体现半扶半放的过程。① 学生拿出圈片学具,先摆 8 个红圆片,再摆 5 个黄圆片,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圆片?一共有 13 个圆片,现在拿走 8 个(叫学生用虚线圈起 8 个圆片)问:还剩几个黄圆片?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同时教师板书:13-8=□② 问:想一想自己摆的过程,说一说 13-8 应该怎样算?得多少?说一说思考过程,然后在课本上填得数③ 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用正方形摆 15-8,指名学生板演操作过程,并说说思考过程。教师板书:15-8=口④ 读算式:13-8=5 15-8=?4.教学例 3。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在关键处适当点拨,让学生独立看书,先填 8 加( )得 12,再在12-8=口的方框内填得数,并让学生口述思考过程。不完全的地方教师做补充。同样方法完成 16-8=口学生读算式:12-8=4 16-8=85.教学例 4。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得数,教师巡视指导。6.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 8 的退位减法,是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