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精工,浑朴致巧——论于东的教学特色提起教学特色,我们就会想:特色是什么呢?有人说,教学特色就是教学思想,其实不然,教学思想是教学特色背后的核心,是教学特色的灵魂,但灵魂不等于事物本身;也有人说,教学特色是一位教师独门的教学方法,亦不然,教学方法可以学习,能够传递……那么,教学特色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它是以独特的教学思想为支撑,以对独特的教学方法出神入化的运用为具体体现,是一名教师在全部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独具魅力的外在风貌和格调。从这个意义出发,“自然精工,浑朴致巧”的教学特色,很好地体现在我全部的教学活动中。接下来,品味自己形成的教学特色,并溯本求源探寻我形成这样特色的原因,对我来说,一定是又一次的成长。一、自然浑朴,不牵不曳“学生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是每一个走进我课堂的教师,从内心里生发出来的感受。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学生们一起感受思考,交流碰撞,并不断加深理解,深化思想;一起经历了“绿色阅读”,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一切,都源我独特的教学方法,让我们试着窥探一二。1.亲近阅读,原态备课。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必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更应该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我就是把阅读、备课融入到生活中的人。我钟爱于批评本的文学名著。金圣叹点评的《水浒传》、毛宗岗点评的《三国演义》、脂砚斋点评的《红楼梦》、李卓吾点评的《西游记》……都是我百看不厌的作品。在与古代批评家一起读名著的过程中,我的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大大提高,也对文章的“章法”、“句法”、“文法”有了深切地体悟。渐渐地,我不再以《教学参考书》马首是瞻,开始沉醉于“绿色”阅读的快乐中,沉醉于得意忘言的惊喜中,沉醉于语言的玩味咀嚼中。深度阅读提高了我驾驭课堂的能力,在课堂上能够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很快找到合理的解释。当学生觉得《惊弓之鸟》中的大雁很可怜时,我会给孩子们交流讨论的时间,明白成语的实际意义;当学生觉得给高尔基拍照的小摄影师是个“骗子”时,我会引导孩子关注小摄影师的言行,自己去修正错误的看法。解读文本能力的提高,我开始致力于阅读思维和阅读心理的研究。文章情节的变化,人物间的矛盾冲突都会引起读者相应的心理活动,《她是我的朋友》中,阮恒的小手举起又放下会让我们疑惑;我们会期待看到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秦兵马俑;我们时而会批判《地震中的父与子》中,那“不近人情”消防员和警察;我们时而会反思《鱼游到了纸上》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