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寓言两则课标要求: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经验理解生词的意义。阅读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包含的深刻道理。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竽、郭、腮、彻、械”等 5 个字,会写“滥、竽、宣、超、编、腔、混、雅、彻、械”等 10 个字。掌握“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幽雅、彻底、机械”等词语。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得朗读课文,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2、知道学习灵活运用这两个成语。学习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认识“竽、郭、腮、彻、械”等 5 个字,会写“滥、竽、宣、超、编、腔、混、雅、彻、械”等 10 个字。掌握“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幽雅、彻底、机械”等词语。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自悟,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优势及教师的点拨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阅读兴趣,能从阅读中领悟一些基本道理。2、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重难点:1、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2、学习灵活运用这两个成语。学习准备:1、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2、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学生预习要求:1、我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我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3、我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链接:关于课文:(1)《滥竽充数》出于《韩非子·外储说上》,原文是:“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课文是根据这段文字编写的。 (2)《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原文是:“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学行于邯郸与(欤)?未得国能,又失其帮行矣,直匍匐而归矣。”课文是根据这段文字编写的。家长签字:家长签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滥竽充数)第一层级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反馈情境激趣自学探究第一板块:开课1、板书课题。2、回忆曾经学过的寓言故事。3、这些寓言故事都有些什么共同特点?第二板块:检查预习、过关生字词。1、巡视、了解学生情况。2、学生完成练习后,抽查学生完成情况。3、交流反馈、相机指导、点拨。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充数:凑数。第三板块:了解主要内容1、齐读、书空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