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关爱感化“问题学生”乐都二中 李积梅 初二学生的身心都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一方面承受着学习的压力,又承担着父母的期望,更面临着由生理变化而带来的心灵的迷惘。作为个班主任,我们的职责就是要营造一个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创造一个和谐、友爱的氛围,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各种途径与学生交流谈心,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在我的教育经历中,有这样一个个案: 一、个案背景 我班有个学生。他上课从不认真听讲,常做小动作、说话,缺乏自制力。自修课纪律差,班干部出来提醒或制止时,反而与班干部吵架,口出脏言,引起公愤,不懂得调节心理、情绪,内心的感情不知道如何发泄,常选用过激的方式如打架、摔东西等来宣泄感情。用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眼光看问题。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 ,作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课堂上我发现他常开小差,虽没听课,但很喜欢凑热闹,瞎举手,一旦提问他,回答问题常是牛头不对马嘴,前言不搭后语,常引来同学的哄堂大笑。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居然勉强答对了,我立即在班上表扬了他,可出乎意料的是,面对表扬,他不但没有高兴,反而羞红了脸,低下了头,浑身不自在。下课后,我找他谈话,他悄悄告诉我,他不习惯听表扬,难受。然而这次表扬后,他的表现还是稳定了一段。以后,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二、原因分析及施教策略1、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我明白,这是一个让老师头疼的孩子,也是一个缺少爱的孩子,外表有一层坚硬的壳,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理解、信任和爱。我想起这样一句话: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既然他缺少爱,那么我就给他多多的爱。于是我把自己特别的爱给了这个特别的孩子。从接班以来,我就特别留心他。上课时特意提他的问题叫他回答,让他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