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县三角中学课时计划学科:化学 授课班级:7 8 教师:尹始虎 第 16 周 星期 五 第 4 节 第 四 阶段 总第 4 节 设计日期:2010 年 12 月 10 日一、课题: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二、教学目标 :1;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的不同,了解这两种碳的氧化物在性质上的不同。 2: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并与氢气比较看其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与二氧化碳相比较看其化学性质的差异,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 3;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了解其用途。 4: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毒性和对环境的污染,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材分析:(一)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难点;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的不同,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四、教具准备:五、教学设想:教学过程采用由易难逐步深入的方式,通过类比.迁移的方法来理解和解答问题。六、教学过程提 问 : 写出碳单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引入 新课:我们已经知道碳有两种氧化物,前面已经学过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分子比二氧化碳分子少一个氧原子,但它们的性质为何带来什么差异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 讲授新课;1.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阅读教材,讨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比较——列表)小结: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难溶于水。 色态密度溶解性CO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 难CO2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 能2.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观察教材图片和课件) 现象:1、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 2、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 2CO+ O2 2CO2 (2)还原性(观看课件)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变成红色的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注:用得氧和失氧 的角度讨 论氧化——还原反应) 结论: CO+ CuO Cu+CO2 操作步骤:(与 H2相同) 一通 二点 三灭 四停 这是第 1 页/共 3 页点燃△ 讨论:CO 还原 CuO 的尾气处理原因及方法 原因:防止多余的 CO 污染空气 方法:点燃转化为 CO2或收集 (3)一氧化碳的毒性(讨论) ①煤气中毒的生理功能?②有人用炉火取热,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在火炉放一盆水,这样做行吗?③有人说他不会中毒,一闻到煤气味 就把火炉搬出去,这种说法对吗? 3、CO 和 CO2的相互转化:以火炉内煤燃烧为例 4、CO 的用途:冶炼 金属 作燃料 七、板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