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加几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 99 页例 1、2、3,"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三第 1-6 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计算 7 加几的题目。2.初步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教学重点:用"凑十法计算 7+4、7+5、7+6、7+7 这四个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投影片先圈起 10 个,再填写一共的个数。2.课本第 99 页"准备题":3.口述计算过程:总结"凑十法":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设计意图:通过上述复习,从知识上和思路上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铺垫。特别是选择 9+7 和 8+7 两题,为学习 7+9 和 7+8 时的迁移打下了基础。]二、新授1. 整体呈现新知前边我们已经学习了 9 加几和 8 加几的加法,现在我们来学习 7 加几(板书课题)。7 加几的加法会有哪些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 3 组板书如下:7+0 7+5 7+87+1 7+9 7+2 7+4 7+3 7+67+72.对以上三组题目逐组进行讨论。(l)第一组题目还需要学吗?(不需要,因为在 10 以内的加减法中已经学了。)(2)第二组是新题目,先想一想 7+5 该怎样计算?结合复习题中的投影片①讨论:为了让 7个三角形凑成 10 个,把 5 个三角形分成了几个和几个?(把 5 个三角形分成了 3 个和 2个。)为什么要这样分?(因为 3 个和前边的 7 个可以凑成 10。)你能对着算式说说 7 加 5怎样计算吗?(甲:7 加 3 得 10,10 加 2 得 12:乙:因为 7 和 3 凑成 10,所以把 5 分成 3 和 2,7 加 3 得 10,10 再 1加 2 得 12。)能用"因为"、"所以"把道理讲清楚,这很好。教师把计算过程标在算式下面。学习 7+4、7+6、7+70 让学生自己说说,与同位说说应怎样计算。小结:这一组题,7 是较大的加数,看到了 7,你马上想到了几?(3)。对!我们仍然用"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这个"十凑法"进行计算。(3)讨论第三组题目的计算方法。7 加 8 怎样想?(因为 7 和 3 凑成 10,所以把 8 分成 3 和 5,7 加 3 得 10,10 再加 5 得 15。)这样想当然可以,还有更好、更快的想出得数的方法吗?(用为学过 8 加 7 得 15,所以 7加 8 也得 15。)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应该受到表扬。7 加 9 怎样算?(因为 9 加7 得 16,所以 7 加 9 也得 16。)因为 8 加 7 和 9 加 7 的得数大家在以前已经记住了,所以7 加 8 和 7 加 9 的得数也就不用专门去记了。今天只需要把第二组的四道题记住就行了。[设计意图:以上整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