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共计 2 课时第一课时课题《 4.古诗两首》课时1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诗中 1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领悟诗歌所描绘的情景。4.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春天田园风光的美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春天田园风光的美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篇的语言美和情境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教具学具1.生字词的投影片;2.要求学生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及其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篇。板书设计4.古诗两首游 园 不 值(喜爱)----(失望)----(快慰)怜 印 小扣----久不开----满园 关不住 出墙来预习要求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能自学文中的生字词,解决浅显的问题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备注一.导入,揭题师述:同学们在寒假中刚刚过完了春节,春节意味着春天的来临。同学们一定都想去公园欣赏春天的景色,可是如果没有去成,一定会很扫兴。但是,有一位诗人没有看到美丽的春色,却写了一首诗,这就是《游园不值》。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谁了解叶绍翁,愿意给大家介绍?叶绍翁,宋代诗人,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人。约活动于宁宗、理宗时代,曾在朝任职。诗属江湖派。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结合挂图,介绍作诗背景:诗人在春光明媚的天气里前往朋友家的园子,想去欣赏美好的春色。可是,园子的主人刚巧不在家,诗人虽然没有能够进园观赏春色,但是他发现有一株盛开的红杏从园墙内伸出枝来,那艳丽的杏花同样带给人生机勃勃的美感。此刻,诗人诗性大发,写下了《游园不值》。3.出示课题。二、初读全诗提出初读要求:(1)借助课后生字表或查字典读准字音、读好节奏(2)同桌互相说说诗的意思检查初读情况:(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注意“应怜”、“屐齿”、“柴扉”的读音。(2)齐读古诗(3)指名说诗意,质疑,相机引导。值:逢,遇到一.揭题指名汇报,并且指名补充。齐读课题二、初读全诗1.按要求自学课文。2.指名读,评议,正音。3. 齐读4.再读,思考。应怜:应该爱惜印:踏坏苍苔:绿色的苔藓小扣:轻轻地、缓缓地敲柴扉:柴门应该爱惜这里的景物,不要让木屐下面的齿踏坏了这翠绿的苔藓。我轻轻地敲打柴门,很长时间也没有人来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