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课的几点建议一、注重情感因素,从兴趣入手。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把“情感与态度”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纲要》的小学阶段目标中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进行了信息技术和情感因素的整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① 与游戏整合:教师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我在教学指法时,就曾经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② 与目标整合:目标是一个人奋斗的归宿,只有目标明确才会争取目标的实现。针对实际确立目标,激励学生拼搏进取,自觉地朝着预定的目标不懈的努力追求。于是我采用远景目标与近景目标相结合的方法:远景,告诉学生社会的变革,计算机将逐步成为全社会使用的工具,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使用计算机,让学生从认识上领悟学习计算机的迫切性。近景,上课开始,展示目标,在课堂上不断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投入到学习中去。③ 与竞赛整合:对竞赛性的活动,多数学生很乐意参加。对于五笔字型练习这样的课,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针对这一现象,我就利用好恰当的契机,组织了一次汉字录入竞赛,利用计算机本身的考试软件进行竞赛,人人上机,看谁的速度快,这样一来,你追我赶,不仅促进了键盘操作及汉字录入的熟练程度,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精神。二、注重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既有趣味又苦涩难学的学科,若是脱离实际讲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会觉得乏味,而且不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将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1.组织协作学习,培养自学能力。教学方式的转变应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转变了学习方式,有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