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快乐作文 秋长维新小学:叶雁欢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占着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把好作文教学这一关,也就抓好了语文教学的“主干”。但是大多数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头疼,总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一篇作文要憋上半天才能完成。我们老师也经常叹息学生的作文没有灵气,要么是记流水帐,要么是其它作文书上抄的。那么,如何让小学生的作文过程变得快乐起来,让学生乐于动笔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探索,有了以下几点体会。一、激发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动因,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要克服他们畏惧写作文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我每接一个新班,第一节课就是说话训练,请每个学生轮流作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年龄、家庭、爱好等具体情况,这样,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在平时的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说写训练,获取系统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从每天的语文课中,或者早读时间中挤出几分钟时间给学生提供一个“一分钟演讲”的机会,每次安排 2——3 人,要求中心明确,用语准确,表达完整,语句连贯。能力较差的同学允许先做一些笔头的准备。活动本身的趣味性自然会带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他们喜欢这种新颖、简短,没有多少压力的训练形式,他们期待演讲中教师欣赏的目光和同学们热情的掌声,随着活动的进行,他们想说、想写的自然就更多了,作文的兴趣也就更浓了。二、获取写作素材相当多的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搜肠刮肚仍无话可说,其原因就是缺乏写作素材。我认为,只有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身临其境,并引导学生把所听、所见、所想、所感有条理地记录下来,才能获取和积累写作素材,写出的作文才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到得心应手。为了让学生写好一次活动,我特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拔河比赛来进行指导。先让学生观察高年级学生的比赛,把他们拔河的动作、神态及胜利后的神态、表情等捕捉下来,然后再让本班学生亲身体验一下,要求将自己拔河时的动作、神态、表情以及心中的想法、感受记在脑中,再引导他们进行加工整理,鼓励他们将自己内心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时学生会感到“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他们的写作热情便会迸发出来,不可遏止,习作自然是水到渠成。 三、想象能力的培养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