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建筑工业化的思考VIP免费

关于建筑工业化的思考_第1页
1/6
关于建筑工业化的思考_第2页
2/6
关于建筑工业化的思考新型建筑工业化探析摘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筑工业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在这样一个战略背景下,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十分必要。关键词:新型建筑工业化;信息化;绿色建筑在我国,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传统建筑业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它一方面极大地加快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但另一方面,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费、粗放型的现场人工作业,对生态、对城市、对产业结构等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面对这种情况,从全球的发展趋势来看,从传统建筑模式转型到新型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1、新型建筑工业化的背景我国传统的建筑生产方式过多地使用人工,并且建筑业的从业人员大多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近年来农民工增长速度放缓,同时大龄人员比例扩大,农村可转移输出的劳动力也逐年下降,建筑业出现招工难的问题。而发达国家建筑业大量使用机械设备和预制构件,这样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我国建筑业迫切需要摆脱劳动密集型困扰,走建筑工业化道路。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可持续发展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一大准则。而我国传统的建筑生产方式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较严重,对水资源和其他资源的浪费也较为严重。建筑垃圾总量占到城市固体垃圾总量的30%-40%,同时在清理和运输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导致扬尘污染。在建设过程中的噪音污染也是十分严重的,切割钢筋的高频摩擦声、支模拆模的撞击声、振捣混凝土发出的高频蜂鸣声等都严重影响了附近的居民。通过建筑工业化可以将大量的工作转移到工厂内进行,实现现场清洁生产及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工程建设中,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施工质量通病和安全隐患始终难以根除。据住建部网站消息,20XX年1第1页共6页月至11月,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477起、死亡617人,比去年同期事故起数增加28起、死亡人数增加46人,同比分别上升6.24%和8.06%。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可基本消除质量通病和安全隐患,可实现主体结构精度偏差以毫米计。因此,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有利于提升房屋的建造质量和品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XX〕1号文件,将推动建筑工业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住房和城乡建设的传统模式和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是建筑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住房城乡建设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2、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特点1974年,联合国出版的《政府逐步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政策和措施指引》中定义“建筑工业化”:按照大工业生产方式改造建筑业,使之逐步从手工业生产转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它的基本途径是建筑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并逐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新型建筑工业化是指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并在设计、生产、施工、开发等环节形成完整的有机的产业链,实现房屋建造全过程的工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从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益,实现节能减排与资源节约。2.1管理信息化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新型”主要是新在信息化,体现在信息化与建筑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在技术上是一种革命性的跨越式发展,从建设行业的未来发展看,信息技术将成为建筑工业化的重要工具和手第2页共6页段。主要表现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bim技术可以为设计方、建筑承建方、物业主、经营者建立沟通的桥梁,提供处理工程项目所需要的即时相关信息。bim技术广泛应用使我国工程建设逐步向工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促使工程建设各阶段、各专业主体之间在更高层面上充分共享资源,有效地避免各专业、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关于建筑工业化的思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