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是个使用频率很高、含义很广的词, 对人格一词的解释也呈现出多义性:从伦理学上的意义来讲, 人格指一个人的尊严和信誉;从法律学的角度来看,人格指享有法律地位的自由公民; 在社会学上, 人格指个人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而心理学家们则认为,人格指个人的生活旨趣、 认知方式和能力、情绪特征、 意志品质和态度倾向等心理特征所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①。 人格, 实际上体现了人的心理能力的总和。现代人格心理学原本受惠于弗洛伊德的临床心理治疗,他开创了心理学史上第一个人格研究理论。然而,随着心理测量学、行为主义、实验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以及现代心理学学术思想和其他新兴学科的多重影响,现代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越来越偏离活生生的人,而把人格作为机械分析与研究的对象。而心理学应用研究则不然,随着时间的推移, 它越来越注重通过人格研究寻求提高人生存质量的方法和道路。 临床心理学的人格研究中,在治疗改变病态人格的同时,增加了对健康人格模式的研究和探讨。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完整的人格,包括人格心理特征和人格倾向两个方面。 人格心理特征又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表现在人们活动效率和活动风格方面的差异上。人格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世界观。它们制约着人格心理特征。我们知道,国家是集人而成的,人的好坏与国家兴亡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②。一个健全的现代人不仅需要经济实力,更需要人格、道德和精神生活。一个健全的社会也是这样。况且未来社会评价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程度的标尺已不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增长的指标与数字”,“民族精神振奋,国民人格完善,精神文明的高扬,民主的健全”也被作为评价其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健全的人格是21 世纪的护照。因此,就现代学校教育而言,除了对人的知识技能进行教育培训外,加强学生的人格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任。一. 学校教育功能透视学校是学生接受知识和成长的主要场所,也是塑造学生人格力度最大的场所。 分析学校的教育功能,笔者认为,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以下三个方面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1.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作用。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由于教师是教育教学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