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雪》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精读训练课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野草》。文章通过江南与朔方不同雪景的对比烘托,表现了鲁迅对美好事物的缅怀和对冷酷环境的抗争。构思精巧,意境辽远,语言精辟含蓄,意蕴深邃。它不仅是一支不同凡响的雪之绝唱,更是一曲响彻云霄的人的精神赞歌!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我们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整个课堂教学中去。本课教学重视朗读训练,大力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要求是:品味语言;体验情境和形象;评价思想感情倾向。《雪》一首散文诗,既有散文的自由灵活的特点,又有诗歌的含蓄深邃。宜于朗读,适于欣赏。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受到思想的熏陶、哲理的启迪,读出自然、社会、人生的真谛。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珍视他们在阅读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2、初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把诗的精炼、音乐美和散文灵活多样的表现力融为一体。3、品味语言,理解本诗语言中的寓意。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情感,理解诗歌含义。2、合作探究比较南方和北方雪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主旨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2、激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发奋学习。教学重点:1、课文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情感,理解诗歌含义。2、比较南方和北方雪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语言的品读,了解散文诗语言的精练和具有音乐美的特点及其寓意。教学难点:散文诗语言的精练和具有音乐美的特点及其寓意。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师准备:1、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2、有关江南和北方的雪的音像资料。学生准备:1、查找有关“雪”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2、搜集鲁迅《野草》中的描写自然景致的诗篇,感受自然描写中写实与象征的不同。3、搜集有关散文诗的资料,初步了解散文诗。4、先自主学习课文,划出疑难字、词、句,查字词典扫清语音、语义障碍。再与同学合作,解决疑难。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播放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flash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这是一首歌唱塞北的雪的名曲,作者看见那纷纷扬扬的大雪浮想联翩,赋予了塞北雪怎样的品格?2、我们从哪句话可以看出?过渡:对于雪,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情下感想也不一样。同学们,纷纷扬扬的飞雪不仅孕育出秀美的春天,更催生出一篇篇凝结情思的华彩美文。1924年岁暮北京的一场落雪,鲁迅先生破例地在他的日记里写下了“大风吹雪盈空际”这颇富诗情的文字,18天之后,一篇明朗的题为“雪”的优美散文诗便诞生了。今天,我们在先生情思凝结的美文中,一起去赏雪景,悟雪情。鲁迅先生笔下的雪是什么样子的,这“雪”又寄寓了怎样的人生理想。(板书文题、作者)二、检查预习:1、指生介绍作者、作品鲁迅:这是一个中国文学家,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中国唯一一位位列世界十大文豪的作家,他就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斗士、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且介亭杂文》《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热风》等16种,其中,我们学过《呐喊》中的三篇小说《孔乙已》《故乡》《社戏》,学过散文集《朝花夕拾》的两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篇散文诗名篇《雪》。2、教师介绍背景:鲁迅先生的散文名篇《雪》,写于1925年1月18日。鲁迅当时正在北京高校任教。最初发表于1925年1月26日《语丝》周刊第11期。当时正处于北伐革命的前夜,同是两党结成统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