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校园心理剧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校园心理剧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心理健康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紧紧抓住校园心理剧的编演和共享环节,充分发挥校园心理剧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指导学生编演,让学生在编演过程中实现心理自助 在开展校园心理剧的活动中,我们强调让学生把自己身边的事情,从自我的视角,进行编演。通过学生的编演,突显学生的心理问题,寻求解决的方式和方法。 (一)指导创作,在创编中实现心理自助 对学生而言,一次校园心理剧的编写、排演,就是他们自觉反思同龄人心理健康状况,自行接受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的重要过程。在实践中,我们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成立了由心理教师、语文教师和班主任组成的校园心理剧指导组,从专业创作和心理问题把握的角度,指导学生的心理剧创作。如确定主题,这是心理剧的关键环节,教师一定要加强指导,选择具有共性的问题。针对我校农村学生相对比较多,有自卑、自闭的心理问题,我们指导学生创作了心理剧《同享一片蓝天》。主要表现的是一个农村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我校。她抱着考取名牌大学的远大理想,走进了高中生活。本想一展宏图,努力学习,但来到繁华的都市,她觉得眼花缭乱,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但又与自己很遥远。刚开始的高中生活又使她觉得很不适应,城市的孩子有钱,而自己家庭比较困难;城市的孩子穿着得体,而自己是粗布衣服;城市的孩子父母有权有势,而自己的父母是农民等等。这一切都使得她感到自卑,一切都不如人。她开始不愿与同学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当班主任发现这一问题后,做其思想工作,分析她的优势,为她辅导功课,又安排她做了班干部。同学们开始主动与她交朋友,请她到家里做客。这些使她与同学能够同享一片蓝天,逐步克服自卑、自闭,坚强面对自己的心路历程。在创作过程中,我们组织了十几个人的创作“班子”,都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他们把自己的心路历程真实地再现出来,在创作中使自己的心理压力得到了释放,也得到了同学的理解。 针对学生行为偏差的问题,我们指导创作了《我不该》一剧,反映的是班级中不听话的几个“另类”,他们总是迟到、旷课,还时有打仗现象发生,学习成绩更是无从提起。针对这种情况,老师没有更多地责骂他们,而是通过家访、谈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找出他们存在问题的原因。老师以一颗慈母般的心,感动了这几个“另类”,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