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 1 、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2 、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学法指导:如何给课文分段。1 .分段的方法步骤:( 1 )通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确定分段依据。( 2 )细读每个自然段,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课文有没有可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的标志。( 3 )精读全文,按照分段的依据,正确标出段落的起止。 2 .分段的标志:( 1 )以时间词语为分段标志。( 2 )以地点词语为分段标志。( 3 )以总起、总结的句段为分段标志。( 4 )以过渡句、段为分段标志。 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1 )默读课文,看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 ( 2 )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 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①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②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③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 色大半收在眼底。④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 这些句子都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这些句子可以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游记这类文章的特点是“移步换景”,一般是一处景观为一段。) 朗读课文第 3 、 4 两个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1 .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 2 .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黄色、绿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风景画。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第 4 自然段是按照方向变化的顺序来写的,可以按照书上的方向顺序来说,也可以变化一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