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与学生交流的九种方式情感交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班主任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润滑剂”。恰当、及时、真诚、平等的情感与思想的交流,不仅促成了师生双方的相互理解、信任、合作,使班级管理工作容易落到实处,而且有利于营造出一个真诚、理解、信任、尊重的意识场,让班主任和全体班级成员在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味着真情,享受着感动,体验着成功,使思想得以升华,灵魂得以净化,品位得以提升,崇高的思想品德得以在肥美的人文沃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班主任要与学生进行成功的交流,不仅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以及实际问题的情况,遵循教育的规律,而且需要注重交流方式的选择。因为恰当的交流方式往往可以使得教育效果事半功倍。根据我个人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的摸索,常用的交流方式可以有以下九种: 1.“班会辅导式”。即主要针对班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与心理等各方面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专题性辅导。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应对考试,如何克服考试焦虑。人际交往中的礼仪问题等等。这需要班主任做大量的摸底、调查、统计、整理等有关的信息收集与分析工作,并注重交流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使交流不仅具有真实性与专题性,而且具有互动性和可交流性。 2.“个别谈话式”。即对个性特征鲜明、自尊心强的学生,在思想、学习、班级生活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或某些不宜公开的事情)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在个别交流前,一定要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信息收集与分析,使交流具有针对性;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学生感受到交流是平等、真诚的、可信赖的。以免学生产生不信任或抵触的情绪。 3.“书面交流式”。班主任通过学生的周记或作文、总结或班级值日日志等,了解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自己的分析与判断,写出对学生存在问题的看法与建议,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学生也可以写出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及体会,形成师生之间在书面上的双向交流。 4.“网络沟通式”。通过给学生提供的电子邮箱或个人网站论坛,让学生不露出真实姓名,通过网络平台,敞开心扉,发表自己真实的观点与感受。借助虚拟网络环境,与学生进行各方面的交流、沟通,了解、疏导学生的思想,消除学生的心理疑惑。 5“集体辩论式”。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或难以达成共识的问题,班主任可以组织全体学生或以部分学生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