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化问题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学生一般表现为思想品德不高、心理健康不全、行为习惯不良、学习成绩不佳等。问题学生的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挖起,才能“药到病除”。究其原因,一是来自家庭,表现在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 两代人之间存在着代沟,相互之间的沟通困难;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二是来自社会,表现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青少年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对青少年培养的投入;消费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其负面的、消极的方面对青少年的危害很大。那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转化问题学生呢?一、对问题学生充满爱心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那些因家庭乃至社会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生的希望之火。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问题学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他们的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的“亲其师而信其道”。二、尊重他们的人格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教师应当尊重、信任问题学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教师应严于律己,走出心理误区,尊重问题学生的人格。嫌弃、斥责、批评、挖苦或者变相提法,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让我们一起来重新温故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醒教师的一句话:“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三、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 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就其能力可以发挥 80%—90%。可见,在转化问题学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