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真正的成为主体宜城市汉江中学 杨永红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如何进行教学活动,如何扎实的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核心问题。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必须让学生真正的成为主体。如何做到这一点,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 教师必须转换角色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改变了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关爱,更多的空间,给他们以体验和展示的机会,让数学课堂更加亲切,气氛更加宽松与和谐。1、 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以此来设计教学、 组织教学。教师作为组织者, 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教学中,阅读、 独立思考、倾听、 动手实践、交流、小组合作、 全班讨论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精心选用合适的形式组织教学。例如:在《截一个几何体》的教学中,就必须让学生先想象,再师生动手、观察,最后在多媒体上演示,这样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如果只是老师讲解、操作,那么就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而在《有理数的加法》的学习中就更加需要学生亲自动手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交流进行加法运算的体会和感受。但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解也是必须的、必不可少的,有些教学内容教师的讲解还应占很大比例,而且探究活动也应该是先“探”后“究”,即:先独立思考,再讨论。教师一定不要拘泥于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不是学习活动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进行有目的、有趣的学习。学生的知识、能力不够时,不可能让他们一开始就当主人,而需要教师多指点、引导。引导是引而不发、开而不达的引导,引导不是指导。当学生“迷路”时,发现“火花”时,交流发生争执时,教师不要轻易下结论,直接指引方向,而应引导他们辨明方向、找依据、找理由,多鼓励。教师绝不能主导教学,但也不能什么都讨论,什么都合作,而应重视学生的独立学习的培养和引导。3、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教师应真正的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在学生思考、实践、交流、合作时,教师可以倾听、观察,甚至还可以亲自参与他们的讨论、交流,这样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