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摘要】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1〕利用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2〕 利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3〕利用实践活动创设问题情境〔4〕利用游戏活动创设问题情境。〔5〕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关键词】问题情境 创设 方法“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把学生置于特定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索。发现和探索是儿童在精神世界中的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依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形成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合作交流,利用直观信息重组而获得的。而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学习的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主动参与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1〕利用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应注重“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教学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亲近感。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只有在具体的参与过程中,学生才能内化知识,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我创设了“分蛋糕”的生活情境:小明家有 3 个人,中秋节,妈妈买了 6 个蛋糕,如何分?爸爸又从单位拿回一个特色蛋糕,如何分给 3 个人?小明用积攒的零花钱买了 2 个杏仁蛋糕又如何分给 3个人?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创设一个个问题,由整除到不能整除,一步步引出新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找到知识的生长点。〔2〕 利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这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指的是根据不同的数学问题选取或创编出不同的故事,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故事所创造的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探究“长方体体积”时,创编了“八戒吃蛋糕”的童话故事:改革开放,八戒进了一家蛋糕店打工,一日,老板有事离去,对八戒说:“你每日可以吃一块长 10 厘米,宽10 厘米,高 10 厘米的蛋糕”。“老板,太少了,再加一点”“那好,就长 20 厘米,宽 10 厘...